关灯
护眼
    据《宋史·兵志》载:开庆元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威力、射程加大,而且增加了“子窠”。这“子窠”就是最原始的子弹,可在火药喷发时,将子窠发出,打向目标

    突火枪的出现无疑是火器发展中的又一重大进步,这种火器中的子窠大约是用瓷片、碎铁、石子之类组成,是后世各种管状类火器中弹丸的先河。

    杨岐的到来,令这种武器提前问世——但却是弱化版。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所说的突火枪的出现是火器发展中的“又”一重大进步。也就是说,早在宋理宗开庆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类似的以竹筒制作的管状喷射火器,而突火枪属于加强版。

    本着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的原则,害怕卡扯着蛋的杨岐要制作的,是最初级的管状喷射火器,并且干脆就叫“竹筒火枪”。

    靠着物品栏的便利,他将一百根竹子进行加工,并搭配火药和引线进行炼制,一个一个点,熬了一个通宵,总算赶制出了一百杆竹筒火枪。

    这种早期火器十分简陋,而且几乎是一次性的,因为竹筒容易开裂,搞不好还会炸膛。但依然要用,因为这是他现在所能拿出来、给部曲装备上的唯一一种远程武器。

    是的,裴元绍部都是步卒,包括持戟兵和环刀士,就是没有弓弩手。

    第二天白天,杨岐将这一百杆竹筒火枪分发到了自己屯的百名士卒手中,并跟他们讲解了用法,还是一样的嘱咐,届时必须要听从他的指令进行发射。

    尽管杨岐只是屯长,但经过之前的一系列事情,他现在的威望很高,几乎就是众将士眼中的老大。因此尽管这些士卒对手上的新奇玩意儿感到十分好奇,却也不敢违反杨屯长的指示,私自点火发射。

    而“明修栈道”的工程还在进行,周仓方悦二人仍在监督抓来的苦力刨坑。至于后续的劳工也在昨夜至今天早晨陆续来到了河南县城南的营寨,俨然一副要进行笼城围困的样子。

    河南县城里的民兵都惴惴不安:如果真被围上三个月,他们是也吃不消的。虽说城西城北都毗邻河流,但总不能每天捞鱼吃吧?就算从早捞到晚,那点量又哪里够全城百姓消耗的?

    但不管怎么说,斗争才刚刚开始,局势也并不明朗。河南县令下令要据城坚守,决不能放一个袁术的“匪兵”进来。因此大部分民兵都调过来把守南面城墙,监视在眼皮子底下施工的这些人。

    当然也有民兵头领提议,要解救外面被俘虏并强迫挖沟的乡亲,可是县令怕杨岐他们伤害人质,加上民兵终究比不过正规军,怕出意外,想想还是算了。

    就这样又僵持了一天,城南的堑壕开始修的有模有样了起来,盾牌、长戟、拒马等等器械也开始在堑壕上放置,真就是围城的架势。

    而城内的民兵一刻也不敢懈怠,死死盯着外面这帮人,做好他们会突然攻城、发动袭击的准备。

    第三天,表面上看,一切仍然十分平静,但杨岐已经开始准备“暗度陈仓”、打破这份平静了。

    他也不得不打破这份平静,因为今天结束他们就要断粮,无论戏做的足不足,有没有骗到河南县里的民兵,他们都必须要重装上阵了。

    说到做戏——

    “裴大哥,周二哥,麻烦你们点事儿。”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什么事,说吧。”裴元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