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世上有才学的人又不止我一个人,难道他们个个都身居要职,执天下牛耳了吗?先前被破虏将军杀得大败的胡轸部、再往前被西凉铁蹄踏碎的那两万豫州军,朱都尉就敢保证,其中没有某地的大才?太多了、太多了。”

    朱治听罢,不禁默然。好一会儿,他才说道:“而今天下昏乱、豪强并起,当招揽贤良,辅左国家。如果真如杨公所言,处处尽是人才,那为何某就没有遇见过几个呢?”

    “当然是政策有问题。”杨岐不假思索地说道。

    如果还在现代,杨岐是不敢随意批评政策的,毕竟“治不了洋人,还治不了你”?但眼下是东汉末年,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早已跌入谷底,掌握话语权的是各地的诸侯,他们个个都想着自己做大做强,自然愿意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

    因此杨岐大胆地批评道:“举孝廉就是阻碍人才晋升的最大障碍!”

    朱治问:“杨公为什么这么说?”

    杨岐冷笑道:“孝廉,本是察举制,各地郡守每年向朝廷推荐孝者、廉者各一人,作为郎官。然而哪个地方的孝廉名额,不是被郡里的大门第之家所垄断?有童谣讥讽:‘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门子弟哪里有机会施展才学?”他把历史小说上看过的那一套东西拿出来讲,还真的很有说服力。

    怎料朱治却说:“杨公的意思是寒门难出贵子,但恐怕这就是天道吧。不管过几十年、几百年还是几千年,贵子终究是世家门阀的。”

    这回换杨岐吃惊地看着朱治,并差点问出一句:“兄弟你是几几年过来的?”

    然而朱治的的确确是位古人,并不是穿越者。这位古人依托自己的知识面和了解,下了这句判语,却不料是准得那般可怕。未来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权力终究是掌握在少数大家族的手上,寒门子弟哪怕挤破了脑袋,最多也只摸到统治阶级的鞋底,鲜有能一跃而成人中龙凤的,某老朱那样的例子不是万中无一、而是亿中无一。

    而就在杨岐和朱治喝完酒出来散步聊天的时候,咱们的破虏将军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就是董卓麾下的西凉系头号大将李傕。

    原来胡轸败绩、都督华雄被斩杀后,董卓惧怕孙坚的勇武威勐,特派部将李傕过来劝说,想与孙坚结为婚姻之好,并且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他们。

    在利诱面前,孙坚一身正气,他义正辞严地说:“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

    李傕又惧又怒,却又没什么办法,因为他说不过孙坚。

    说白了就是董卓想用自己的女儿骗婚孙策,结果因为外交厌恶问题和价位没有谈拢,最终告吹。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主要原因出在后面一条价位问题上,刺史、郡守相当于省、市级别的官员,孙坚身为袁术的部曲,如果贸然和董卓议和,让自己人担任省市级别官员的事情叫袁老板知道了,那铁定会再度断粮了;而董卓派李傕来开的又是空头支票,万一到时候不兑现,那只怕真要“不战自溃”了。

    所以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在前面一条,外交厌恶问题。自始至获得传国玉玺为止,孙文台都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英雄豪杰,绝对不可能跟“祸国殃民”的董贼站在同一战线。更何况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和齐宣王站在一起,否则鬼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天?

    不过孙坚看着对方诚意满满的份上,还是多少给了点情面,他并没有趁机把西凉系的头号大将李傕给宰了,而是把他赶走。

    待使者被驱逐之后,孙坚当即下令,向河南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