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当天下午,裴元绍叫来杨岐,说要交代他一项任务。

    “什么任务?”

    “写家书。”

    裴元绍部大多数是文盲,识字的没几个,而杨岐就是鲜有的读书人之一。最近部队经历军训和移驻鲁阳,士卒们都有些思念家人,加上今天董卓大军都差点攻城了,大伙儿都隐隐有些预感,因此想趁时间来得及,留个家书。

    “五百多人,我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呀。”

    “没事,你只需要负责一半就行了,另一半有别人帮忙。”

    “谁啊?”杨岐想不出,营中还有谁有文化。

    裴元绍叫了声:“张医士!”

    一名身着水蓝色直裾华服的中年男子走进帐内,冲裴元绍作揖,称呼一声:“裴校尉。”又冲杨岐拱拱手,叫了句:“杨屯长。”

    杨岐定睛一瞧,这不是当初在卧牛山吃蛋花汤、然后又给自己号脉,说他身具异质的人吗?裴元绍为什么叫他“张医士”?难道……

    “仲景啊,这回就麻烦你跟杨屯长两个人了,时间还挺紧的,速度写完还要送过去呢。”

    “裴校尉放心,机定当尽力而为。”

    没错!杨岐听得清清楚楚,眼前这名男子,正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三神医之一张机张仲景!

    张机是南阳涅阳县张氏族人,信奉道教。黄巾起义时张机被起义军掳走,依靠高明的医术得以存身,在外辗转数年,没想到今年得以回到了家乡南阳,还多亏了杨岐在卧牛山寨时的建议。

    害,非得要华佗不行吗?除了刀圭之术,张仲景又比华佗差在哪儿了?

    一代神医就站在自己面前,杨岐激动万分,当即起身,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张机来座。

    岂料张机却显得十分惶恐,没敢落座,这就令杨岐感到很诧异了。

    其实在古代,尤其是汉末这个时代,强调战功和重视农桑,医士跟其他百工一样,是“方技”,属于“贱业”,被看做是不事农桑的“蠹虫”,社会地位低下。也就是在黄巾山寨这些年,大家都是贫苦老百姓出身,张机凭借高超的医术,反而备受尊重。然而等裴元绍部投在袁术麾下后,情况就产生了变化。袁术乃是四世三公名门之后,至少是官五代(四世三公之前不代表没有祖宗做过官),在袁术这里,人的价值全都体现在九品十八阶的职务和级别上,一个连农民都不如的医士,又怎么可能受人重视?而且这种官本位的风气,也正在渐渐渗透进原本属于草莽的裴元绍部内,甚至过去不少曾接受过张机诊治的兵卒,竟也开始对他吆五喝六、傲慢起来。

    而杨岐作为新晋屯长、本部里的红人,竟然如此以礼相待,自然令张机受宠若惊了。

    “机不过一介医士,哪配此座?”张机连连推辞。

    “医士救死扶伤,功德无量,哪里不配了?”杨岐微笑道:“更何况,您总不能站着替将士们写家书吧?”

    杨岐也没有料到,自己无意中在最合适的时机做出了最正确的行为,一举赢得了张神医的好感。

    至于帮将士们写家书,的确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把士卒们口述的内容精简一下文言化,写在竹简上,等字迹干了后用细绳穿起来,标上人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等齐了打包寄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