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春鸣社文会后,一首《临江仙》悄然在临安城中传开了,并且渐渐随着临安的文人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对于《牡丹亭》的作者能写出这样的好词,众人并没有什么惊讶的感觉,至于所谓《牡丹亭》是抄袭而来的说法,本就是几个文人私下的怀疑,还没传开,就伴随着《临江仙》的出现悄然消失了。

    大家都在说着临安又出了一个曲家、才子,还有许多人也知道了白鹏飞其实是个乐户。对于这个乐户才子,感叹者有之,惊讶者有之。

    还有一件事也是悄然发生的,那就是明年春天进京殿试的学子中,程宁甫的名字消失了。

    据说在春鸣社的文会后不久他就独自回乡,程宁甫出身江南儒户,家中并不富裕,回家乡之后大概也只能做个塾师或者地主家的门管先生。

    这消息虽然突然,但也并不出人意料,程宁甫本来就是因为文采上超出许多人,所以才被临安的世家大族支持去进京跑官的,毕竟京城里许多王公贵族都是爱好曲艺的,这样一个才子天生适合混入他们的圈子。

    但自从《牡丹亭》出世,像是在平原上升起一座高山,程宁甫这等原来看着出挑的人物,在《牡丹亭》面前也就变成高山下的小小丘陵,他的那点文采,已经没有多少人提起来。

    据说《牡丹亭》的戏本已经传到京城,已然引起小范围的追捧。而程宁甫这么一个写小戏的文人,到了名家荟萃的大都,恐怕便是讲出名字来也难没几个人想得起是谁。

    江南豪门自然就没必要把大笔钱财丢到程宁甫的身上让他北上求官,于是默默回乡也是正常。

    白鹏飞从洞霄宫回到家没过几天,《牡丹亭》的中册就面世了,不出所料再次热卖,在临安三天的销量便破了一千册。

    让得知消息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这是一个从没有人达到过的数字。

    有人计算《牡丹亭》的印数,已经达到七千多册,按扣除成本四六分账,白鹏飞光版税便已入账三百两,一个剧本的收入便让他跻身大家之列。令得无数底层文人羡慕。

    当然,许多人也发现了《牡丹亭》能卖的这么便宜的原因是一家叫白家书坊的印书社,居然能以一千五分的价钱承印五万字的书籍。这成本还不到别家书坊的三分之一。许多人也去白家书坊订购书籍。

    这几天,白家书坊也开始接一些外面的项目。以一本一钱的价钱帮一位书商印起《白氏长庆集》。当然并不是三千多首诗的原本,而是一个摘抄本,但也收入了五十多首白居易的名作,还配有名家批注,书商看了印刷样书后十分满意,一口气定了五千册,打算印好后沿长江和大运河一路发卖。

    此时,白鹏飞正窝在自家的煤球炉子边,手捏毛笔,思考着接下来要写什么东西。

    众人不知道的是白氏书坊也是他的产业,其实在《牡丹亭》中册发行之后白鹏飞手中的现金已经过千两,足抵得上中上等富裕之家的财产了。

    他脑中有许多小说和剧本。作为一个曲艺工作者,白鹏飞看过许多旧时代的戏本小说,他知道古代人的娱乐口味和前世的现代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前世能成功的剧本,放到此时,只要能让观众正确理解其内容,娱乐效果也不会太差。

    但面对着众多作品,白鹏飞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抄哪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