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十年荆州别驾?是否有些不太寻常?

    对宁远的能力,叶欢是认可的,早在五年之前,他率军增援徐州之时,就曾给师兄去过信,让他担当青州刺史,封乡候。

    接到叶欢的亲笔信之时,宁远是心有所感的。当年因为师父的原因被罢官,说真的,他从来不恨叶正,师徒父子,就是如此。

    可一心向上,心中的郁闷是少不了的,只不过不能说罢了。

    这才有叶欢到荆州之时,他与途中相候,亦有重起之意。

    不得不说,师弟给了他巨大的惊喜,和恩师略有不同,师弟的性格更加跳脱。战场上无敌的同时,也从不缺权谋的手段。

    江夏一战,五大宗贼被秋风扫落叶。宁远也因此登上了别驾之位,但真正令他满意的,是在其后,叶欢对他毫无要求。

    “师兄大才,足以当之,不需以欢为念,当为国效力。”这句话是典型的叶家风格,出自叶欢之口,更令人觉得真诚。

    说白了就是你好好实现自己的包袱,需要什么,同门全力支持。

    叶欢说到做到,从来不干涉宁远的行事,只是会与他探讨,种种治政之优劣。在宁远眼中,师弟的心怀天下,毋庸置疑。

    “师兄查清就行,若有作奸犯科,就当严惩。”当年袁家管家的弟弟,只是一件小事,但小处见大,更见叶欢的人品。

    一以贯之,多年的信任,让宁元在实现自己抱负的同时,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要辅助师弟,为澄清天下,兴盛大汉。

    叶欢之后的每一步,宁远都看在眼中,为他被灵帝赏识而兴奋,为他被内臣谋算,逼到边疆而沮丧,但信心始终不变。

    之后种种,当叶欢请他为青州刺史之时,只要宁远答应,立刻就是一州之位。但后者斟酌再三,还是拒绝了师弟。

    不愿意损害叶家的名声,让人觉得有私相授受之嫌只是其一。

    荆州之地,乃天下炉鼎,战略位置及其重要,当时袁术雄兵在握,虎踞豫州,但在宁远眼中,此人却有点志大才疏之感。

    叶欢与袁术为友,为了大汉,与之无数方便。宁远不便说,毕竟那些只是自己心中的猜测,无谓去做小人。

    师弟有恩师之风,不但文武双全,且义气深重!宁远能做的,就是在荆州扎扎实实的待下去,为叶欢,看住豫州之地。

    三年之前,袁术称帝,宁远闻听消息,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而是后悔没有早点与叶欢提及,导致形势如此。

    再后来,定边军大军南征,击败袁术叛军摧枯拉朽。为之振奋欣慰的同时,宁远的心中夙愿更加坚定了。

    高顺的陷阵军南调,西都董卓假死,汉末的风云从来未曾停止。师弟坐镇中枢,总能应付裕如,将所有强敌一一克制。

    但汉中之战后,定边军虽是一路高歌,宁远的心中却总有些忐忑之处。他不知道那些感觉从何而来,却是极为真实。

    “难道刘刺史会有二心?”夜深人静之时,宁远甚至会有这样的思路,让他在叶欢和刘表之中选择,答案不会有例外。

    可种种迹象表明,那不是事实,且以他对刘使君的了解,此人是治世之能臣。亦不乏手段,但与那些诸侯相比……

    西都李儒,率领大军援助汉中,牵制了定边军极多的兵力。尤其是在今日刘刺史忽然染病之后,那种不详的感觉,再度升起。

    日常的州事并不复杂,宁远为之轻车熟路。处理了一切之后,他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之中,静坐沉思,一切的变故。

    专心致志之下,午饭的时间早就过了,宁别驾却幽若未觉。

    午后,有两人到了别驾的书房之中,恰是如今荆州前三的商家之一,祖平,另外一个,身长九尺,形象极为突出。

    看着面前的二人,宁远再也找不出当日彪悍贼人的踪迹。相反,祖平和熊八这两个昔日的马贼,如今颇有正气凛然之感。

    “大人,平那日奉大人号令之后,多方打探,并未发现有何异常之处。各处掌军之人,平多有结识,亦未发现端倪。”

    年过五旬,祖平看上去还是颇为精壮,身躯修长,并无赘肉。十年来,他走遍了大汉的南疆,安南等地也不在话下。

    冠军侯当年之言一点也没有错,后来的日子,比之前加起来都精彩。如今家财万贯,妻贤子孝,自问到此,也没有遗憾了。

    同样的感觉熊八也有,他过得更加潇洒,人生快意,莫过于此。

    只是在别驾书房之中,二人都是严肃的。宁远对他们并未隐瞒,隐隐中,有人在针对大将军,还不知有何歹毒的计谋。

    对叶欢,祖平和熊八是经历了从不屑,到忌惮,再到畏惧,最后却又转为敬佩,他们心中,自己一直是将军的属下。

    每次听到定边军大胜的消息,他们都会欣慰不已。和冠军侯作对,就是和宁山群贼作对,二人会不惜代价。

    仗义每多屠狗辈,这句话,祖平一直记在心中。

    宁远闻言,眉头皱的更紧了,拈须道:“没有异常,才是最大的异常。以曹孟德此人,即使对上主公,也不会坐以待毙的。”

    “祖平,之前联络四方,你手中,能有多少可用之人?”摇了摇头,神色恢复镇定,宁远想了想又对祖平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