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六章

    锁衔金兽连环冷(1)

    颐宁宫,竹息进了一盅莲花纹寿字盏上来,笑容和静:“太后娘娘,这是闵尚食特意做的,拿了新鲜的荔枝蜜兑了丹参汤,再将虾仁去头去肠线,用少许的白酒腌渍了,塞入去皮去核的荔枝中,裹着荔枝蜜于沸水上烹煮,再淋上刚刚榨取的新鲜橙汁。这荔枝晶莹剔透跟白玉似的,再配上这金灿灿的汤羹,可是极好的了。”

    朱成璧握着一柄水墨素纱的团扇轻轻扇着,望一眼那莲花纹寿字盏,有些意兴阑珊:“先搁着。”

    竹息眸光微沉,取过竹息执着的一柄尺把长的翠绿蕉叶扇,缓缓为朱成璧扇着:“这到了七月底了,虽然眼瞅着秋意起来了,但到底还是热的。”

    朱成璧轻轻按一按眉心:“今年的夏日似乎格外漫长一些,这便也罢了,紫奥城的朱墙也似乎更鲜妍了,日头下跟汪着一潮一潮的丹粉胭脂似的,让人厌腻。”

    竹息不知如何接口,只能徐徐叹息:“紫奥城的朱色,比起外头的,自然要更烈、更浓了。”

    朱成璧眉心微蹙,似是想起了什么,沉吟着问道:“如今,闵琼萝似乎跟章德宫走得近了些?”

    竹息无声地一笑:“闵尚食跟简尚宫是有着旧里的怨恨在的,自从畅音阁一案之后……虽然如今证实了是安氏与人私通,但是关于简尚宫的传言并未完全消弭,闵琼萝自然是得意的,更何况,闵琼萝一直追随太后娘娘左右,自然会与章德宫亲近一些。”

    朱成璧淡淡哦了一声,只转首望着窗台上细碎的金色日光,仿若碎裂的明镜,那边缘锐利,几欲割裂窗外一浪一浪的暑气:“哀家不太管着后宫的事情,皇后虽是摄六宫之事,但很多事情,都是娴贵妃在拿主意,若要再度争取尚宫一位,到底还是寻一个新的靠山更好。哀家虽然一力扶持闵琼萝到了尚食之位,但究竟没能帮她坐上尚宫的位子。”

    竹息轻轻叹息:“六尚之间尚且如此,六宫之中,是非可就更多了。”

    朱成璧默然不语,片刻只道:“皇帝即位以来闹出过不少事情,旁的且不论,光是皇嗣,就折损了三个,皇长子又终日里恹恹的,哀家心里也难受,可见是哀家昔年做过不少阴鸷的事情,如今老天要报应到哀家的皇孙身上,这样的苦与痛,比在哀家心头上扎针还要难受。”

    竹息微露不忍之色,望一眼身侧那只紫铜雕琢、遍体鎏金的仙鹤,柔声劝道:“太后娘娘,嫔妃之间有损阴德的争宠手段,您又何必都怪罪到自己身上呢?如今,贤妃与德妃已经领了教训、不敢兴风作浪,娴贵妃也敛住了性子,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情了。”

    朱成璧阖目深思,徐徐道:“后宫是暂时平静了,前朝却不太平了。前几日傅宛汀飞鸽送来书信,仿佛摄政王暗地里在筹划着什么,哀家也嘱咐了汝南王与慕容迥万事当心。只是,这心里,总归是不踏实。连傅宛汀都掌握不到的事情,只怕会是让人惊恐的大事了。”

    竹息忙低低劝道:“太后娘娘无谓想得太多……”

    “如今是不能了。”朱成璧淡淡截断,伸手要拢腕上的镯子,却摸到一只金镶玉龙戏珠纹镯子,心里不知是凄凉还是怅惘,索性摘下来搁到案上,“自从汝南王回京以来,摄政王一日比一日不安。就好比是一盘围棋,最激烈的时候,往往是旗鼓相当、互不相让之时,这个时候,若不是一招制胜,那便是满盘皆输。”

    摄政王府,书房,奕渮抬眸凝视墙上的洛神图,自从二十五年前从万宝阁买下这幅洛神图,便存着一丝希望,能够有一日,与朱成璧一起欣赏这幅画。只可惜,画到了自己手中,人,却如风筝一般,愈飞愈远了。

    奕渮合一合目,仿佛看到了二十五年前,朱成璧立在画前,她那样专注地看着画中的洛神,但她是否知道,从自己看见她的那一刻,她就永远地成为了自己心中的洛神了。

    手中的碧玉莲花镯子,忽而似洇生出绵绵的暖意,奕渮微一怔忪,似看到朱成璧与自己并肩而立,他微微伸出手去,却又凝滞在半空中,成一个不完整的弧度。

    二十五年过去了,该变的,都变了,连不该变的,也变了。

    有低沉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微臣成豫求见摄政王。”

    奕渮面色一冷,眸光似透过千年寒冰挥发的冰雾一般,有森然的冷寒逸出:“进来。”

    朝堂肃穆,文武百官执象笏而列,寂寂无声,朱成璧静静坐在珠帘之后,竹息握着一柄象牙骨的泥金团扇,轻轻扇着,紫金翟凤珠冠垂下的金丝珠珞微微晃动,漾开一圈又一圈的金辉,让酸涩的眼角有几许迷离。

    “苏尚书,摄政王怎么还没有来?苗丞相与甘尚书怎的也迟了这样久?”玄凌耐不住性子,出声质问道。

    苏遂信亦是疑惑,虽然心中不明,也只能执着象笏出列,拱手道:“微臣不知。”

    玄凌愈见腻烦神色,正要说话,却听得一阵整齐划一的甲片刮擦的声音响起,愈来愈近,竟如刀剑铿鸣,仿佛是战场男儿的行军之声。

    朱成璧迟疑的瞬间,却见几十名身着铠甲的兵卒握着刀剑涌入朝堂,文武大臣惊恐不已,大骇之余,纷纷向两侧退开。

    待到兵卒列序完毕,奕渮按着腰间佩着的一柄沥泉三龙宝剑,稳步入内,目光是彻骨的寒,直直迫在朱成璧惊疑的面上。

    玄凌遽然起身,伸手指向奕渮,斥道:“皇叔父摄政王!你这是做什么?你竟敢带兵擅闯朝堂!你竟敢佩剑!”

    奕渮微微一嗤,眸光漫不经心地拂过玄凌青白交加的面庞,冷冷道:“那又如何?”

    玄凌勃然大怒,额上有青筋耸起,如蛇游走一般:“太祖皇帝与太宗皇帝定下的规矩,你可是浑忘了?”

    奕渮不以为意,只“刷”的抽出沥泉三龙宝剑,锋锐的剑芒划过一道晶亮的弧度,有强烈的杀机。一众官员具是神色惊惶,早有胆小的两股战战、匍匐于地。

    奕渮沉声道:“这柄宝剑是太宗皇帝赐予本王的,本王带上朝堂,也算不得十分僭越。更何况,不合规矩的事情,本王做得多了,也不在乎多这一件!”

    朱成璧豁然掀开珠帘,厉声呵斥:“周奕渮,你究竟要做什么?当日你在太庙起誓,你都忘了?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与高宗皇帝高高在上,朝堂是什么地方?怎容你胡作非为?难不成你今日要举兵谋逆?”

    奕渮目光灼灼,他几步上前,仰首望着朱成璧沉静若寒冰的面容,看穿她竭力掩饰着的震惊与惶恐,一字一顿道:“苗从哲与甘循,是不是已经倒戈向你?”

    朱成璧不意奕渮早已洞晓此事,大惊之余,却稳稳站住脚跟,连声斥责:“为帝王臣子者,一颗赤心忠胆只能向着皇帝一人,不论是何党派,也不论出身高低,这样的道理,摄政王不会明白?”

    汝南王见机出声道:“摄政王!你以下犯上!我大周开国近百年,从未有过被臣属兵困朝堂的情状,敢问来日你面对太祖皇帝与太宗皇帝,如何自圆其说!”

    奕渮唇角一勾,却有一柄锋利的剑牢牢架在汝南王脖颈之上,正是金羽卫统领成豫。

    朱成璧怒道:“摄政王,你放肆!”

    奕渮微微含笑,目光却如逐月之利箭向不敢妄动的汝南王射去:“汝南王即便享有规格高于一般亲王的待遇,也需牢记,在你面前,我是皇叔父摄政王!于公于私,本王与太后说话,你都不可插嘴!”

    奕渮瞥一眼朱成璧且惊且惧的容色,扫一眼殿中瑟瑟发抖的文武官员,在兵卒搬来的一张沉香木雕江崖海水的椅子上坐定,慢条斯理道:“太后娘娘,苗从哲与甘循实为小人,本王已经拘禁在朝月胡同,是要他们记住,朝阳初升,万物虽能复醒,但却也是月落之时。今日本王此举,便是要帮助太后娘娘擦亮眼睛,满朝官员都向着何人。这可不是太后娘娘一点雕虫伎俩可以扭转的。”

    奕渮噙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语调里却逼出一抹不容忽视的森严与压迫:“来人,扶着太后与皇帝好好坐着。”

    朱成璧云袖一挥,精致繁复的袖口上,密密绣出的龙凤图样似要飞出一般,晃得人眼眸生疼,她极力压住内心里的怒气:“不必,摄政王要排一出好戏,哀家自然只有好好看戏的份。皇帝,你也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