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时候,那些想算计英国公与于澄的人才恍然发觉,他们之前的想法有多离谱,英国公的煞神之名,并不仅仅显示在战场上,在朝堂之上亦然。他就像是一头伺机而动的狼,只要时机成熟,他便会亮出兽牙,咬破你的喉管,你还没来得及反抗,便丢了性命。

    经此一役,朝堂之上那原本还想伺机而动的势力偃旗息鼓,不敢有任何动作,那些宗室更是担心英国公会秋后算账,见了路延昭都避而远之。

    而在这期间,于澄为了躲清静又去了庄子。这次将很多人吓得不轻,即便是知道于澄平时不愿交际应酬,也还是寻着机会,想要从于澄这边讨个安心。那些人无孔不入,国公府门前更是有人整天盯着。于澄烦的不行,还是带着儿子遁了。

    如此至少目前朝堂上不吵了,边关的隐患也铲除了,那些想趁大俣新帝登基,人心不稳之时趁火打劫的各方势力,慑于英国公的威势也只能放弃。一些不死心的也曾派兵前来试探,最后结果也只能是有来无回。

    收到边境送来的折子,景隆帝与路延昭都松了口气,路延昭是做好了再次带兵上战场的心理准备,看来之前做的防备都起了作用。

    为免外敌趁火打劫,一些将领在先帝驾崩时都没能回来而是待命边关。如今,所有人都能过一个安稳的新年,这对初登帝位的景隆帝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刚做上皇帝第一年就要打仗,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景隆元年

    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做皇帝并不重要,只要让他们过上安定的日子能吃饱穿暖,那就再如意不过。先帝故去,新帝登基之后免了一年赋税,手上有粮,今年又不用缴税,百姓也都是再三感激朝廷。过年之时,自家供的安和公主的长生牌位前也多了不少供奉。

    而对于天下学子来说,他们关注的便是今年的恩科。春节一过,就有四面八方的举子汇集到京城,不少人期盼这次恩科能够崭露头角,得了陛下和英国公的眼,从此平步青云报效朝廷。

    与一些大臣担心英国公独掌朝政的心理不同,英国公对于朝廷的功绩,让不少读书人都敬佩。此刻京城中的酒楼茶楼不少举子都在说着最近朝廷颁布的政令,其中许多话题都是围绕着英国公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对英国公不满者,对他大肆抨击。

    在别处还罢,每次春闱的时候都不缺乏这样抨击朝廷的举子,有的的确是一腔热血,而有的则是为了能够一鸣惊人,得了京中贵人的眼。

    只是这些人竟是跑到于家酒馆,饮了几杯之后,酒虫上脑大肆谴责路延昭把持朝堂,迫害宗室。兴王听着忍不下去,便同那举子争辩,最后那举子被同窗拉走的时候竟是一脸通红兴奋得很。

    兴王跑去给于澄抱怨,说那些举子不专心读书,竟是一些想要走旁门左道之徒。通过这样的手段引人注意的把戏,每次科考都能见到,还真以为自己聪明呢!

    于澄听了一笑了之,让酒馆也别去插手阻拦。朝廷既然没有禁令,就让那些举子说好了,若是有真才学,那就靠自己一步步走到殿前,而不是只能在酒后无能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