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但是我不坑爹啊!!

    上谕这段说白了其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改革中书省,废除宰相!

    当朴不成念完上谕之后,群臣在经过短暂的愕然之后,立即表现出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反弹。

    “陛下,万万不可啊!丞相一职上承天子,下御百官,兼有传达、执行之职责,若就此废除,违背祖宗规制,朝纲必定大乱啊!”

    “陛下,祖制不可轻改啊!”

    “皇上,胡维庸乃是奸相,岂可因噎废食,因一恶相而废千年沿用之策,于江山于社稷无益啊!”

    “陛下恕臣愚昧,陛下废除宰相,是要一言而定天下事吗?”

    ……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进言的臣子,心中冷笑,眼睛一一扫过发言的臣子,发现愚昧的臣子还真不少。

    这些臣子不少还是平时自己看好的,甚至锦衣卫都没发现其有什么恶行恶习之人。

    这样的人忠心,朱元璋当然喜欢忠心的人,但是愚忠不懂得变通这样的人往往会让皇帝难堪,朱元璋就不喜欢了。

    而与这些疯狂进言的臣子不同的是,六部尚书和侍郎竟然无一人出言。

    朱元璋自然知晓他们为何不发言反对。

    因为上谕中的一句话,“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彼之各司其职”。

    革中书升六部,六部职责上升,而且还少了压在他们的头上的中书丞相,他们怎么会不高兴?

    “还有人反对吗?”朱元璋道。

    “陛下,臣等恳请陛下三思,祖制不可废啊!”立即有言官大声喊了出来。

    并且跪了下来。

    而随着一个言官的下跪,陆续又有十余个官员跪了下来。

    “呵,咱最近杀了丞相,杀了不少御史,杀了不少实权官,贬罚了不少言官,你们今日还敢反对咱?看来咱革中书、废丞相,还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以至于你们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冒着杀头的风险都跳出来反对咱了。”

    “咱也杀了不少人了,咱杀那些人都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今日咱就要听听,你们为何反对咱!”

    朱元璋说完手指指向一个年逾五旬的通政问道,“刘谚你来说说为何反对咱?”

    “陛下,祖制不可轻废啊!若废除臣担心天听不可下达百官之言天亦不可闻。”刘谚颤声道。

    “哦?祖制?咱倒是要好好问问你,咱大明朝的祖宗是谁?咱朱元璋的祖宗是谁?”朱元璋不轻不重的说道,

    可是这不轻不重,甚至朱元璋说的时候还带着几分笑意的一句话,却让刘谚额头出了白毛汗。

    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说错了,祖制,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大明的老祖宗,他还要遵循什么祖制?

    “陛下,这,这,老臣是说旧制不可废,百官己经习惯了中书省丞相在天子和臣子之间斡旋,这……”刘谚说着只觉得舌头在打结,说出的话也没有了什么底气。

    其实不只是他,跪着的十余个大臣,此时也没了底气。

    他们之所以强烈反对,重要的一点就是感觉祖制不可轻废,可是朱元璋轻飘飘的两句话,就把祖宗问题给他们纠正了!

    他自己就是祖宗,还谈什么祖制啊!

    “大明往上捯是蒙元,是异族,咱从异族那里沿袭了中书省宰相,咋的你们要让咱大明认夷族当祖宗啊?”

    朱元璋这话仍然是轻飘飘的,甚至就像是老汉聊家常一般,可是杀伤力却巨大,顿时吓得刘谚等人惊呼。

    “陛下,吾等岂敢,吾等情急误言,请陛下降罪!”

    己经在礼法上强势压群臣一头的朱元璋,此时心中大爽,咱就是要在你们这些儒家学官身上用你们的道理压住你们!

    “仿古六卿之制,彼之各司其职,这难道不是祖制?不是旧制?三省也不过是秘书之职责,隋朝旧制不行,非得学他蒙元,宰相大权独揽?”

    “要说旧制,旧制丞相也不过是行使秘书之职!”

    “咱看你们反对咱废除中书宰相,不是担心咱改了旧制,而是有其他顾虑吧,今日咱就给你们一个免死金牌,让你们畅所欲言,言明废制的利害,免得以后你们找补!”

    “刘谚,还是你先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