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点,就是需要跟我们区里的企业做好沟通和建议,让企业自己鼓励员工带动家乡青年就业。”

    “这点其实咱们区里的头部几家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前段时间劳动者数量紧缺时,由老员工介绍新员工来厂里工作。只要能干满三个月的,就可以获得对应的物质上的奖励。”

    沈旭东说的都是后世常见的招工模式,宁州市尤其是高新区目前还是第一年出现这种用工短缺的情况。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城市,目前还是处于企业数量少,制造业工业不发达,空有劳动力无法提供就业岗位的场景。

    而宁州市以及国内几个大城市则渐渐出现了企业扎堆,用工困难的情况。

    每个城市都开始用着自己的手段,吸引其他地区的劳动者千里迢迢前来工作,将全国的人口红利慢慢汇集在了这几个地区。

    裴局长听到这些,脸上有些惊喜,不得不承认他自己在这方面思路还是不够开阔以及不够直接,没想过从真金白银的直白角度直接吸引劳动者。

    “沈市长,这块工作我再去推敲推敲,到时候重新给您拟份报告上来,并且尽快在高新区推动下去。”

    裴局长手拿报告退出了沈旭东的办公室,脸上的表情也没有了刚进去时的严肃与紧张,现在是镇定的多。

    沈旭东在见过裴局长后,又让小姜安排约见了市劳动局的万局长,也将心里的这几条意见表述给了万局长,并且让他带头一起落实。

    短短一周时间,不管是人民日报还是浙省日报上,都刊登上了宁州市的劳动者就业补贴的通告。

    最终由整个宁州市劳动局牵头,批复了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专门吸引劳动者就业。

    对于每位来宁州市工作的首次就业劳动者,工作前三个月在单位证明下可以申请补贴,每个月都会有50元的就业补贴。

    力度上比沈旭东预先考虑的少了些,并且周期长了不少,补贴金也是发完即止。

    这项对于劳动者就业的补贴,虽然免不了被冒领或者重复领,毕竟这年头信息统计工作困难,但却是头一个真正开始面对劳动者补贴。

    虽然宁州市的政策在报纸上的刊登内容只是一角,并不是那么能吸引人注意,但对于宁州市的劳动力短缺真的起了很大缓解作用。

    并且用工急缺的企业也有部分开始采用老员工拉人头补贴的方式招工,短短几天里,涌入宁州市的劳动者一下子激增,很快就缓解了宁州市用工困难的问题。

    然而劳动者数量的涌入,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最严重的就是最近这段时间,劳动市场招聘会的火爆,在劳动市场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的赶工。

    虽然涌入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劳动者,但实际劳动市场的负责人却发现。

    近段时间来市场上找工作的,还有少部分是原本就已经在宁州市就业过的劳动者。

    这些劳动者属于是离职再就业,其实就是跳槽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整个劳动力市场整日都是爆满,工作人员都忙不过来。

    并且相对有越来越多的工厂重新进入市场招工,导致宁州市整个制造业发展的人员流动性倍增。

    沈旭东初了解到这情况时,了解实情后,也没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