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90年代的港岛的确是亚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双层巴士已经在街头来来往往的载客,宽阔的道路上还有秩序等候红绿灯的车流,以及大街上数不清的人流。

    依靠着国内改革开放的东风,港岛也渐渐将本土的产业完成了转型升级,从原先的制造业渐渐转为了服务业。

    因为内地更低廉的人工价格,这几年前去内地投资的建厂的商人越来越多。

    而港岛本地的娱乐业倒是越来越繁华,沈旭东在晚上出去逛街时,恍如后世。

    灯红酒绿的街道,密集的酒吧、舞厅、夜总会,娱乐业发达,各种明星和经典电影也在这时候层出不穷。

    三人在沈旭东的提议后走进酒吧时,小姜对周边的环境明显还有些抗拒,倒是吕厂长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

    宁州市只有市区有酒吧,且都集中在某一处,主要是服务于商业活动。

    也就是生意人之间谈生意才会过去,而普通人很少会进去消费,小姜虽然是政府领导干部,但的确没怎么进过酒吧。

    港岛虽然酒吧舞厅等服务业就发达的多,市中心区域装修的富丽堂皇的高消费酒吧,周边区域在过道一般的入口后,也藏着不少平价消费的舞厅酒吧。

    在随着港岛经济进一步繁荣后,如今沈旭东他们哪怕是坐在酒吧中喝酒,但听到周边聊的最多的话题还是某某股票最近表现以及某个楼盘的价格。

    从沈旭东跟邹律师了解到的港岛中位数薪资大概是9000港币,而此时的港岛房价每平米大约港币。

    普通人别看对比国内收入高,但想买套房没有借贷的情况下是真的压力巨大。

    至于邹律师这种港岛的精英人士,一般的月收入则在3-元之间浮动,主要看当月的业务情况。

    这还是没成为合伙人之前的收入,成为合伙人后相当于能够共享事务所的整体利润,收入一下子还会有更为巨大的提升。

    可以说整个港岛的工资收入贫富差距极大,对比国内的收入更是难以想象。

    要知道这年头港币还比人民币值钱,约莫90港币兑换100人民币。

    相当于这年头的港岛人民月收入已经过万,毕竟在这个房产泡沫化的时期,钱才是最不值钱的,大家手头的钱不是在房产上,就是在股市中。

    小姜此时正对着面前的这杯酒发呆。

    “这不是抢钱么?大家都是怎么喝的下这么贵的酒的?”

    38港币的一杯啤酒,相当于43元左右人民币一杯的售价,让小姜一直对这巨大玻璃杯发呆。

    “姜秘书,这杯算我的,你尽管喝就是。”

    吕厂长倒是很理解姜秘书的苦恼,毕竟姜秘书一个月三百左右的月收入,让他一杯啤酒去掉1\/6,的确是有些咋舌。

    吕厂长的作为炼化厂的厂长,最近这两年大几千左右的月收入还是没问题的,虽然在港岛可能连普通人都比不了,但起码这杯啤酒还是喝得起的。

    “我看外面街道上花花绿绿不太正规的招牌,没想到里边环境还挺不错的,也没那么吵,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啊!”

    “这是邹律师推荐的酒吧,他经常跟客户或者同事在这儿谈事,偏商务一些,你想象中的酒吧可不会是这家。”

    沈旭东笑着给吕厂长解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