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了解完这家后,又连续走访了有五六家工厂或者作坊。

    都是规模很小的工厂,干的行业都是些简单的加工业,主要就是靠廉价劳动力去竞争。

    其中最小的厂就是五六个人,可以说就是个简易工作室,其中最大的一家也就30来号人。

    这也是这年头民营企业的雏形,宁州市或者说浙省后世最多的就是这样的民营企业。

    最初都是从家庭作坊,或者靠着个人能力人脉等搭建起来的厂子。

    有些厂到后边遇上90年代的国营下岗潮以及外贸的交易扩张,慢慢起来了做大做强,有些则是十几年过去,还是只有最初的规模。

    不过这年头能开厂的,只要中途没倒闭,以后的收入都不会太差,哪怕没做起来也是个后世人口中的小老板。

    三人实地考察了一圈,对于如今这个园区倒是终于有数多了。

    以往众人眼中这个县里之前重视的,镇上特意规划出来的工业片区其实就一家企业。

    就是县食品厂,与之毗邻的就是县城的机械厂,这大块区域中剩下的小企业小作坊的都没被放在眼里。

    但是这片工业区域还不小,镇上的土地若是光靠一个食品厂那不到千人,百来亩的大小,哪怕扩张也还是会有大量的土地闲置。

    沈旭东去镇里拿了当年这片工业用地的审批报告,那片规划的区域,工业用地共有3500多亩。

    如今一共批出去的才700多亩,其中200亩还是今年马厂长打算扩厂刚刚来申请,他们镇上还没审核完的。

    可以说之前的鲍书记那几年是真的没干什么事,别说招商引资了,对在那片地的企业除了薅食品厂的羊毛,连屁的帮助都没有过。

    不过那片地上一没人,二没企业的,鲍书记的确不操心,总不至于那里还有什么恶性事件,或者有人去县里投诉举报他吧。

    沈旭东如今重新规划这片区其实说小不小,但说大是真不大,估计只需要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大企业就可以占完。

    若是县机械厂是在大田镇上,那他就不用操心那片地了,让机械厂慢慢扩张就行。

    不时的再扶持下周边的小企业,他的工作重心可以一门心思放在镇里的其他方向上。

    如今还是多想些吸引人的政策,以及去县里把工业区这个规划给批下来吧。

    原先江书记所处的时候,只是将那片土地的性质批转成了工业用地,并且把大田镇的那片区域视为了工业片区,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工业区。

    没名头也没政策支持,可以说除了地理位置外根本没有什么能吸引投资的。

    沈旭东其实心里也没底,就他们镇上这地方,或者说整个奉玉县交通都并不发达,相比起宁州市其他地方尤其是城区的三个区,优势太小。

    招商这块他完全没抱多大希望,他想着是让这片区域对于个人小作坊,小工厂政策倾斜些友好些,让许多如今刚富起来的个人老板在镇上投资发展。

    沈旭东花了半个月的工夫,编写了工业区的设立的重要性以及需要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