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毛坯房确实好,好处体现在三点,第一节省建筑成本和时间,第二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直接进行装修,不用拆一道。

    第三就是可以带动建材和装修行业的发展。

    但是它也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完全忽略了占大多数的底层老百姓的需求。

    好不容易掏光家底买了套房子还不能住,还要再花一大笔进行装修,这在房价低的时候还不是太突出,但随着房价的升高就成了大问题。

    但是谁在意呢?

    所以张铁军才有了这么个想法,或者说决定。大面积的建设清水房,让毛坯无路可走。

    房价这个东西不管他怎么阻拦,涨价也会是一个趋势,也就是个涨的快涨的慢有没有限制的问题,但总归是会涨的,这是规律。

    但是房价越涨,他觉得越应该关注底层普通群体。居住是仅次于粮食的生存需求,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奢望。

    那国家发展起来还有什么意义?

    什么经济第几鸡的屁多高平均存款有多少,哪一件是有真实意义的数据?吃不起穿不起住不起学不起死不起,要这数据有何用?

    至于说房子不卖,这个到也不是绝对的,还是要看具体情况。

    张铁军的想法就是全力保障,开发城市租房市场,先解决所有人,尤其是后来大批进城的人的居住,然后再考虑别的。

    这东西得走一步看一步,做多少计划都没用。因为现在他也想象不到以后会怎么发展。

    只租不卖也不是就不挣钱,只是挣钱的速度会慢了那一点儿。

    一边吃饭,大家一边借着房子这个事儿聊着天,很快就聊到了穿衣吃饭高跟鞋,聊起了发型烫染和化妆。

    张铁军家里的几个女人基本上都不化妆,也就是抹点日霜晚霜,眉笔和口红就是她们全部的化妆品了。

    但是不化妆并不代表着她们不想自己美美的,这到是和嫂子能聊到一起去。

    就像买不起车的人对汽车品牌都了如指掌一样,小柳和周可丽都不能做什么烫染不能做发型,所以对这个尤其感兴趣儿。

    可以随便打扮的徐熙霞反而是最没有兴趣的人,永远是偏重的黑长直。

    张凤是对这些东西真的无所谓,弄也行,不弄也不感觉缺点什么,随大流。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身上,这也是当妈妈的人的正常思维,不管在哪说什么最后都会绕到孩子身上来。

    “土豆马上就一年级了,我打算把他放到我爸那,我妈和我四姐可以帮我照顾。”嫂子摸了摸儿子的脑袋,说着自己的想法。

    “你可别胡整啦,”小柳一摆手:“就在这,挺好的,平时还能和乐乐妞妞玩儿,一个人多孤单呐,你爸妈岁数也都不小了。”

    仲家嫂子的娘家住在离十八号院不远的东四,从这边走过去也就是十多分钟。

    在本来的人生轨迹当中,土豆从上学开始就是居住在姥爷家里的,平时四姨带着他,一年当中很少能看得到爸妈。

    到是爷爷住的不远,每个礼拜去爷爷家待一天。他管姥爷叫黑眉毛老头,管爷爷叫白眉毛老头。

    他四姨终身未婚,就拿他当自己所出,除了姥爷姥姥,四姨是他最亲最想念的人。

    “对,可别胡扯了,”张凤说:“在这都习惯了,三个孩子玩的也好,去麻烦老人干什么呢?节假日的回去看看就行了呗。”

    她爸爸今年也已经八十多了,确实年纪有点大了。

    “就这么定了,”小柳也没管嫂子怎么说,直接拍板:“可别东扯西扯的,嫌俺们还是怎么的?”

    “我不是怕给你们添麻烦嘛。”

    “你要真有那心好好干活就完事了,净琢磨些不能行的。”

    “……我还寻思你们是好心,正感动呢,结果就是为了让我干活呗?”

    “那你寻思,一年给你发那么多工资呢,不使劲榨一榨多亏呀。”

    几个女人嘻嘻哈哈的开起了玩笑,孩子的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小土豆明显也是不想去姥爷家的,听到这个结果笑眯眯的开心。

    “工作是工作,工作有的是人去做,开了年多聘一些老教授,你自己多陪陪仲哥。”张铁军看了看嫂子,嘱咐了一句。

    “小屁孩子,事儿真多。”嫂子噘了噘嘴,对张铁军老气横秋的语气相当不满。

    “这不是为了你好?”张凤斜了嫂子一眼:“仲大哥长的又不差,位置又高,打他主意的能少得了?万一有点啥有你后悔的。”

    “就是,男人得陪,得哄着。不管多大岁数其实都像孩子似的。”小柳同意张凤的说法。

    “打住,我还在这坐着呢。”

    张铁军打断了女人们的正常发挥,再这么说下去就不能写了。

    ……

    十四号,张铁军陪李总出席了在大会堂举行的三峡工程开工仪式。

    十八号,他又陪江主任出席了军部扩大会议,江主任讲了话,提出要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

    十九号,香港回归倒计时牌矗立到天安门广场。

    二十八号,地球妈妈给了小日子一个大逼兜,八户市抖了抖。

    一九九四年,在一场漫天大雪中静悄悄的走完了全场,不声不响的离开了。

    一九九五年的一月一号,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了四七年十月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这个组织是九一年欧共体和加拿大共同正式提出来的,它的第一任理事长是意大利人,在九五年七月同意了中国的加入。

    一月一号,劳动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