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要知道这是打仗,只要一开战,所有的物资的消耗都是非常疯狂的。

    由于道路崎岖,山路难行,后方所送来的运输物资本来就不多。自围城以来,尤其是在上次江小龙用火攻的办法,成功打退了敌军对城里的偷袭。联军立即加强了对青龙帝国后方运输部队的袭扰。使得城内的供应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城内的油和酒的库存量这么少,想要复制上一场战斗的打法,在联军入城之后实行大规模的火攻,恐怕也是不太现实的。最多只能是在局部战场集中使用。

    最令人头疼的是,联军肯定会用大炮来轰击城门。

    永州县的城门都是木制的——西门在上次的保卫战中,被江小龙下令里外几乎同时放火,当时就已经完全烧毁了。后来在城中数百名工匠们昼夜不停的奋战下,仅用两天一夜的时间就已完全修复。但也是木制的,虽然巨大厚重,但仍然不可能经得起炮轰。

    多伦富德曾建议说,在开战之后派出神箭手组成的特战小队,由水道悄悄进入城外的护城河,以便拉近同对方的阵营之间的距离。

    因为河面比河岸较低,容易隐藏并且发动突袭。这些神箭手的一波奇袭比较突然,有可能会大量杀伤对方的炮兵和火枪兵——这些兵都是技术兵种,对方阵营中的其他人中,有可能大部分都不会操作。

    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是不是就能有效地减轻对方火枪和火炮的巨大作用,从而也就减轻了守城部队的压力。

    但是江小龙对这个提议不置可否。他说:“先不要说这样的偷袭是否能够成功,因为对方的火炮攻击距离比弓箭要远得多,不可能轻易就打得到。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神箭手是我们非常宝贵的战略力量。你这批人只要一出城,就很有可能回不来了。”

    “对方的人数比我们多得多,一旦发现我们跑出城来偷袭,他们的报复性打击就会铺天盖地而来。你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吗?一打起来他们的反应奇快,到时候咱们出城的这帮精英分子,很有可能一个都回不来。所以说,这么做是绝对得不偿失的。”

    多伦福德却很坚持,他说:“只要能重创他们的火枪兵和火炮兵,就算损失很大也是值得的。这些枪炮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

    但是江小龙还是不同意,说:“这是拿车换炮的打法,得不偿失。”

    齐元直倒是没参与这种战术讨论,他认为自己的主意反正都是瞎扯淡的,插不上话不如别去凑热闹。他在动员和后勤准备工作方面倒是表现得很积极。由于他是参加过墨南省保卫战中的每一场战役的老人,有着十分丰富的守城经验,熟知江小龙的守城套路。

    齐元直昼夜不分地转悠在各个工匠作坊里面,督促那里的人赶制曾经使用过的微型拒马——就是在墨南省使用过的那种——在杯口粗细、大约二十公分长的圆木棍的圆柱四面打上铁钉,做成拒马形状。无论在地上怎么摆放,反正都会有两面钉子尖朝外。

    不过由于钉子较少,铁匠也不多,加工起来十分耗时。加上永州县比墨阳城较大,所需的防守设施要多出来许多,以目前的生产速度来讲的话,即使工匠们加班加点,所起的作用也十分的有限。

    这种江小龙称之为微型拒马的东西,实际上有更好的产品,就是古时候所说的所谓的铁蒺藜。上辈子的古代战国时期就有过这种东西的使用。

    但是制作铁蒺藜的工艺比较的复杂,铁的用量也相对比较大一些。眼下很难批量生产。而且说实在的,和铁蒺藜比较起来,江小龙觉得自己的微型拒马更物美价廉一些。

    古时候的铁蒺藜往往是用绳子绑在一起使用的。江小龙不喜欢这样。他觉得这太容易被人清理掉了。敌人只要砍断绳子,一拖就能拖走一大串。所以他要求打仗的时候,他的微型拒马是可以随意抛撒使用的,这样让人更加的防不胜防。

    另外就是江小龙提出的制造燃烧瓶方案。

    原本城里的工匠大部分都不会吹制玻璃瓶,经过张宝庆等人这两天的紧急培训,目前已经有部分工匠掌握了这种吹制的技术。江小龙于是就提出大量制作玻璃瓶,在里面灌入高浓度酒,瓶口塞进浸了酒的布条,点着布条后丢出去,就可以当做简易的燃烧瓶使用。

    这东西效果不错。但是玻璃烧制的工艺还不大熟练,更加上本身就缺乏足够的酒,所以生产的速度也十分的缓慢。而且由于时间很紧,无法达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这种燃烧瓶的生产,只能说聊胜于无。

    范潇同和韩秋雪等人也在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

    由于有了上一次狙击萨巴耶夫的成功经验。他们开始在齐元直的积极参与协调下,组织大批人手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设置路障,即使没有那么多的油和酒,这些路障至少是可以迟滞敌人的进攻的。

    后来他们还想在路障上放置硫磺和牲口吃的干草料等,这样的话虽然点火较慢,但是总算也能燃烧得起来。而且放置了硫磺,燃烧的时候还会产生有毒的浓烟,只要风向对头,对敌军肯定是有很大的迟滞和伤害效果的。

    只是自然风的风向这种事情,是属于老天爷管的,谁也说不定。尤其是城里面街道上的风向,只能看老天,看来这一招也是一把双刃剑了,说不清到底对谁更有利,这个方案最后还是被取消了。

    齐元直急得上蹿下跳,又跑来问江小龙是不是在东门也进行设防。江小龙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回应道:“人家根本就不想来打你的东门,为什么要在东门设防?”

    “要布置防御也应该是在城内,城门上目前来说,放几个岗哨就可以了。”

    令所有人感到失望的是,就在大家都在积极地想着各种办法的时候,江小龙这个小家伙居然看起来也很忙碌,但是他所做的事情似乎对守城都没有什么意义。

    就在大家伙儿都忧心忡忡忙得一个个脚打后脑勺的时候,他居然闲得很,而且每个晚上都还在跟人喝茶聊天。经常是跟那些个什么医仙、御医,以及张宝庆等人在高谈阔论。

    他们一帮人天南海北、古往今来,侃得云山雾罩的,一直到深更半夜居然还兴致勃勃——说实在的,虽然万紫霞坚决反对,但是江小龙还是想喝酒。可问题是他早就已经下令全城禁酒禁油了,一切为了马上就要发生的战斗做准备——他还好意思带头违反么?

    在大家的眼中看来,江大帅的所作所为这都算什么事儿?难道城不要守了吗?难道吹那些牛就能打退联军的进攻?

    他的态度和所做的这些事情让那些原本就对他不抱希望、甚至没什么好感的人感到非常的愤怒,甚至是深恶痛绝。

    即使是对他抱有希望的人——尤其是范潇同等人——也在内心深处感到了动摇。

    看到他的这个样子,一时间城里上下所有的官兵百姓们都感到内心很灰暗,认为马上就要发生的这一场恶战,永州县只怕是凶多吉少了。因为看起来这个着名的小大帅,似乎已经放弃了挣扎,一切都随遇而安了。

    虽然大家也都知道,眼前既然已经没有退路了,那每个人也就只有死战向前了。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没有人再会认为这个小孩子会有什么良策。

    奇迹如果都那么容易发生的话,那还能叫做奇迹吗?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个人嘛!又不是神!

    就在联军发起总攻的前一天的深夜里,副总指挥使余桂久亲自带兵在街上巡视。当他们路过属于后勤营地的那片民居的时候,看见一处房屋还在亮着灯-火。

    由于用油管制,别的地方一入夜就都已经黑灯瞎火了,唯有这个地方还很亮堂。他有些好奇,便带着亲兵走过去查看。

    原来是制作被服旗帜的总管张炜竣师傅,还带着十几个人在忙着缝补衣裳。

    余桂久准备悄然进门,正听见有个女裁缝劝张炜竣师傅道:“休息吧,这没用的!师傅您就是缝得再好,刀一砍就破,箭一射就穿,你现在补得这么齐整有什么用呢?况且,我们现在看起来……这一仗是很难赢了。”

    老张师傅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脸,抖动着他一头雪白稀疏的长发,淡淡地说道:“他们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所有的百姓去拼杀的勇士。我们帮不上什么忙,但至少能让他们死得有尊严一点。我绝对不允许让他们穿着破衣烂衫去上路。”

    听了这话,余桂久登时感到两眼一热,已经伸出去准备进门的脚又收了回来。

    他本身就不善言辞。而且他觉得面对这种事情,好像什么言语都是苍白的,更不用说提什么金银财宝之类的太过物质的东西。在这种情怀面前,那些东西都显得太俗。

    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于是干脆就不说了,只是摆摆手让身后的亲兵们不要进门去打扰,然后带着人悄然地退了出去。

    站在房檐下想了一会儿,余桂久决定去找江小龙。

    他来到江小龙所住的院落里,想看看他是否睡下。如果没睡,他想跟他聊一聊这位十分忠义的老后勤主管,也想聊一聊马上就要发生的这场恶战该怎么打?

    他觉得自己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是在门外便已看见烛火碳火之光,里面还有人在高声谈笑,于是跟门卫做了个不必通报打扰的手势。

    门卫也认得这位大名鼎鼎的总兵兼副指挥使,见了他的手势,便没有入内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