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三百余万大军,这个兵力的数字在少数对数字敏感的人看起来,的确很是吓人。但是在大多数的普通人的眼里,这或许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们对这个数字或许并没什么概念吧?——那好吧,我就来跟大家说一下这个数字是有多么的恐怖。

    要说清楚这个数字其实很简单,我们就随便拿一座城市来解释吧——比如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海口市吧。去旅游过的人都见识过那座城市的规模,没去过的估计也能想象,一个省的省会城市,该会是个什么样子。

    在海口,每逢上下班的高峰期,无数的电动车堵在一起,高架桥上的汽车半天不能动弹,尤其是各个学校的门口,走路都困难,那堵起来的架势,就连现场的交警们都忙得是焦头烂额的——大家不难想象那里的人是多得不得了吧?

    整个海口市连同所有的厂矿学校、机关单位以及各个国有私营企业,大街小巷无数的行色匆匆的人群,躲在各个小区楼房里面无数的老头、老太太们,再加上周边市县农村等等所有的男女老少,多少人啊?——偌大的一座城市,其实也就是一百万人而已。

    三百万的军队,相当于三个海口市的所有人口的总和的三倍之多——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当时,整个万马郡南部的一大片区域,简直就像是一个大兵营一样。

    在漫长的防线上以及周边所有大大小小的街巷村镇里面,几乎看不到什么百姓,到处都是晃荡着的出来休假或者是执行任务的当兵的,摩肩接踵,人挤着人,好多地方水泄不通。

    这恐怖的规模,不禁让江小龙想起了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前的英国南部地区的景象——当时那里也集结了盟军至少三百多万的官兵——可是这里并不像是当时英格兰帝国的整个南部地区,因为此处人员过于庞大和集中,这使得这里的后勤的供应十分的紧张和困难。

    而英国当时有着米国的全力以赴的协助,当时整个英格兰的南部地区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物资,简直是用都用不完。其中有很多的物资因为难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规整,就那么露天地堆砌着,天长日久地任凭风吹日晒雨淋,到最后居然都腐烂不堪,白白地浪费掉了。

    此时,驻守在万马郡这里的部队其实当中的大部分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由于人员实在是太多,不要说火枪和火炮奇缺,就连刀、枪、弓、弩等冷兵器都无法保障人人皆有配备。不少部队的长官只好命令士兵们去砍伐周围的竹林、树林,削尖了权充木枪、竹枪使用。

    这样的装备在联军的眼里自然是根本就不够看的。

    尽管何敬九大人要求部下抓紧一切时间训练这些新兵,而且再三嘱咐要按照江家军的练兵之法,尽可能低抢先培养出一批精锐部队来。

    无奈一来时间太紧,二来新兵们都是从五湖四海征召而来的。绝大部分人的素质都不高,作战水平良莠不齐,在联军的枪炮威胁之下,不少部队的官兵们士气涣散。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队伍,无疑是很难做到的。

    在南部的敌联军发起总攻击之前,江小龙就曾提醒过该阵线的总指挥何敬九将军,说一定要防备敌军会突然集中优势兵力,实施中央突破的战术。

    但是何敬九却始终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联军一直在加强对万马郡防线两翼的攻势。一旦发起总攻,他们的主攻方向也必定是打算从两翼进行突破,因此他还是坚持将防守的重点放在了战线的东西两侧。

    但是不幸的是,十二月二十九号清晨,联军突然在万马郡南部的正面战场上,集中了近三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进行狂轰滥炸。

    一时间,无数的炮弹铺天盖地地呼啸而来。整个炮火准备的过程持续了大约半个多钟头的时间。万马郡青龙国的军队的正面防线上,简直就像是被犁过了一遍一样。

    多年以来,青龙朝廷花巨资构筑的、又经近几个月的不断加强的各种土木结构的防御工事,在联军凶猛的炮火打击之下,很快就土崩瓦解,完全被摧毁成了一片废墟和焦土。

    这些土木构建的防御设施,在阻挡弓弩箭矢方面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甚至还可以阻挡枪弹,但是在火炮的面前,这些工事就形同虚设了。

    当时就连壕沟都挖得比较浅而宽阔。浅是为了方便士兵们使用弓弩进行还击,宽则是为了大部队的往返运动方便。不像后世的壕沟,更加注重防御对方的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