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你威胁我?”额璘臣紧握弓箭,目光死死地盯着贺锦。

    “彼此彼此!”贺锦淡淡一笑。

    他不怕惹怒额璘臣。

    别说对方已经投降了建奴,就算对大明俯首称臣,双方该爆发冲突的时候还是会爆发冲突。

    主动挑事的不是蒙古人,是大明边军。

    明朝隆庆年间的《兵部奏疏》中有记载。

    隆庆和议后鄂尔多斯部主动请求朝贡和互市。

    朝中大臣还没表态,陕西三边和宣大的边军将领率先表示反对。

    尤其是那些拥有家丁的将领。

    他们本身并不富裕,可是养家丁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

    为了搞钱,他们会不定期的对蒙古人施行捣巢和赶马。

    说白了就是抢蒙古牧民的马,牛,羊以及其他物资。抢来的物资卖给商人换成钱,然后用来养家丁。

    双方一旦和议停战,边军就只能拿月饷。

    失去额外收入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军功的机会!

    时间久了,军备必定废弛!

    可惜边军将领的意见被朝中大臣压了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没钱没军功的边军战力逐渐糜烂。

    不过也有例外。

    除了李成梁用养寇自重的方式向朝廷要钱外,还有一些将领通过走私货物,贪墨军饷,霸占军田等方式搞钱。

    尤其是霸占军田的行为,朝廷和皇帝难道不知吗?

    当然知道!

    他们想改变现状却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所以大部分时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一旦收回军田,边军将领就失去了搞钱的途径。

    没有钱的边军就没有战力可言!

    改革为什么难?

    国家是一个巨大复杂的机器,复杂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能想当然的搞这,搞那!需要考虑周全,顾首顾尾!

    一纸政令的改革绝不可能成功!

    为了缓和矛盾解决问题,很多改革政策都需要时间。

    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

    崇祯的改革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找到最优答案前,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

    鄂尔多斯部首领额璘臣想借机参战搞一些物资,贺锦怕对方临阵叛变于是不同意。

    双方互相威胁后,局势剑拔弩张起来。

    额璘臣有心与贺锦开战,可是考虑到贺锦身后还有吕大器带来的数万骑兵后,他决定隐忍!

    “贺将军,”额璘臣放下弓箭,“咱们找一个折中的法子行不行?”

    “你可以尝试说服我!”贺锦见状也放下了三眼铳。

    额璘臣皱着眉想了很久,低声提议道:“能不能让我派出小股部队参战?人数不用太多,一千兵马足矣!”

    “你想干什么?”贺锦有些警惕。

    “嘿嘿!”额璘臣故意陪笑道:“只要我的人出现在战场上就行,这样既可以向大明朝廷表明归顺的态度,同时又能捞一点功劳换些物资,回去后也好给族人们一个交待!”

    “容我想想...”这个折中的方案打动了贺锦。

    他的任务是牵制鄂尔多斯部兵力。

    如果一味拒绝,气急败坏的鄂尔多斯很有可能强行进入战场参加战斗。

    无论对方是敌是友,他的任务都算失败了。

    如果按照额璘臣的提议派一千人参战,剩下的原地待命!

    那么他可以说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至于这一千人临阵倒戈的问题,贺锦觉得不是问题。

    一千蒙古骑兵太少了,在同等数量的明军“陪伴”下,他们根本掀不起风浪。

    “这个法子可行!”贺锦朝额璘臣点头,“不过要在我麾下骑兵的陪同下前往归化城!”

    “没问题!”额璘臣松了口气。

    双方约定好后,额璘臣催马离开调动兵马。

    两刻钟后,一千蒙古骑兵来到贺锦面前。

    贺锦不敢大意,在麾下三千骑兵中选出一千精锐,然后命信任的将领带队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