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不提左良玉还好,提到这个名字崇祯觉得有点恶心。

    历史上。

    见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皇帝急发诏书令各地将领进京勤王。

    左良玉可谓人才中的人才,他收到诏书后不想出兵勤王,于是按年月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交给朝廷审批。

    用兵作战讲究一个兵贵神速!

    等朝廷批复的文件再送到他手里的时候,崇祯已经挂树上了。

    更可恨的是,此人养寇自重。

    起初他也是一代能人,当年追着李自成和张献忠屁股后面打。后来越混越惨,反被李自成和张献忠在后面追着打。究其根本是他罪行累累,很多言官屡次弹劾他,要将他斩首示众。但由于天下大乱,明廷没人可倚重,只能让他在前线挑大梁。

    结果被左良玉看穿了套路:只要流寇不灭,朝廷就不会杀他。

    等李自成和张献忠做大做实后,左良玉想剿贼也剿不动了。

    所以说这厮罪该万死!

    崇祯犹豫片刻后,做了决定:“李阁老,地点二选一!要么在忠州,要么在重庆与张献忠进行一场决战,你觉得哪里合适?”

    李邦华,范景文都在兵部任过职,两人同时看向舆图。

    “长江穿过忠州城,两侧都是高山,有天险可以仰仗。重庆东面是巫山,两侧高山,中间河流,占据高地就能占尽地利。”

    崇祯走到舆图前看了一眼。

    明朝的地图也画着道路山川以及河流,虽然简单,却一目了然。

    他看着李邦华指着地方心中一惊:“也就说...无论守忠州还是守重庆,都不能据城而守!需要在城外布置防线?”

    “是这样的陛下!在元代以前,虽然也有火炮出现,但威力和数量无法无法与现在相比。之前建设的城池没有考虑到火炮的参战,如果距离足够的话,只需将火炮架到附近的山坡上就能将炮弹射进城中。”

    “但是在野外战斗还有一个弊端,我军仰仗火器,山地中火炮不便运输,无法短时间内转移阵地。一旦被敌军抄了后路,我军将不战自乱。”

    崇祯叹了口气,不再思考这个问题。

    皇帝是干什么的?

    知人善用即可,带兵打仗的事交给信任的人就可以了。

    至于胜败,全看天命。

    反正他已经完成了两个任务:太子南迁,守京师。

    “决战地点交给武将吧!你们觉得此番大战,何人能担任总督?”崇祯问。

    李邦华想了想,“臣觉得秦良玉最为合适,只是她年事已高,臣怕她不能胜任。而且四川府库空虚,没钱购买粮草招募兵士。”

    崇祯掐指一算,秦良玉生于万历二年,现在是崇祯十七年,她已经是七十岁的高龄。

    廉颇老矣尚能饭!她秦良玉应该也可以。

    最主要的是,秦良玉有威望,能压制住其他武将。

    南方各部将领拥兵自重,尤其是左良玉和刘良佐,如果他们能与朝廷一条心,历史上南明的下场或许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