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天漏如注,不过在千万米高空落下,因为空气阻力水流分散开,也会变得像是局部下雨一样。

    全球多出了无数个日夜不停的局部下雨区域。

    而那些临近地面的出水口,已经成了各个国家遮无可遮的“奇观”。

    到处都是小洪水、山体滑坡的灾害,但好在并没有因此导致像灾难片里那样剧烈的海啸出现。

    潮汐依旧吞吐,像是温水煮青蛙,海平面循序渐升并不明显,但经过监测站对均值测算,也稳定在每天上升一米左右的速度。

    如此,离开始“下雨”过去快两个月,海平面已经拔高了四十多米。

    全国各地区已经历经了三到五轮的人口迁移。

    救援一直没停过,但和往常的救灾抢险不同,天灾的持续逼近,大家可以不用拼尽全力去救每一个遇害者,因为来不及。

    尤其像是被倒塌建筑困住的人,抬升的海平面可不会等你出救援计划,

    新的遇害者也在不断增加,救回来的可能性也更高,只能优先拯救生还几率高的。

    何时会停雨?谁也不知道。

    国内那些新出现的“异能者”,求签问卜方向的有不少,也都只能给个模模糊糊的结果,水平参差不齐,滥竽充数的肯定会混入其中。

    算什么结果的都有,真的假的难以区分,信他们不如信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也不信?那算命的最好更别信。

    根据AI大数据推算,如果不再出现新的意外,老百姓现在应该算暂时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时期。绝大多数的沿海城市居民往内陆转移,已经得到了两三百米的高低差的安全,至少得过半年才会淹过来,有足够的时间进一步转移和安置。

    ——

    海洋的本底辐射值在0.3到0.35μSV\/h,如今国内新“沿海”地区抽样检测得到的新的数值已经上升了到了0.8到0.9μSV\/h之间,扣除本底的数值,勉强还能算踩着安全标准的红线。

    感谢全世界到了退休年龄依然任劳任怨,24小时全年无休奋斗在一线的上世纪古老核电站们。要知道他们中很多超龄工作的时间已经比他们的安全使用年限还要长了。

    别说什么核电站可以安全关闭,外国那些上古核电站建成的时候,他们的“停堆”功能有没经过实际测试都不敢拿出来说,全是理论上可行。

    先发优势就是没人可以还嘴,随便他们怎么吹。

    海平面上升的初期,所有人都觉得天灾有些离谱,也尝试了关闭,但是结果就是在海水侵袭到核电站以前,其中一些老爷子提前选择了罢工。

    行吧,既然灾害近在眼前,这个锅可以甩,普通人的救援都来不及更不要说核电站抢险了。活生生的人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我们以后再谈。

    也许当初在核电站刚建成的时候可以做点什么,但是显而易见,现在说这个已经太迟了。

    既然海洋辐射的危险已经到了国门,相应安全数据打成的报告,当然第一时间递交到了国座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