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百六十二章袭扰

    武田弘光是个聪明人,权衡利弊他可是不想让自己的性命,就这样葬送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最后他只好和赵峥嵘妥协,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接着赵峥嵘就开始把谈判人员的家属,分批撤出南京,要知道这些家属可不是住在一起,为此赵峥嵘把自己的行动小组分成四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

    同时在当地地下党的密切配合下,用了三天时间才把这些家属们,从分散的住址集中到一起。

    这期间可不是所有的人,都配合赵峥嵘的工作的,要知道大家伙的思想不统一,想法也不一样,什么叫做故土难离,大家伙都知道如今此一别,可能在有生之年,都再也回不到这片故土了。

    在中国落叶归根狐死首丘,已经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了,为此有些上了年纪的家属,从内心来讲是不愿意走的,尤其是自己手里的这份家业,老话讲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破家值万贯再到另一个地方,人地两生也不知道过去以后共产党会如何对待自己,在生活上是不是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还是像国府一样,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后了。

    如果到了那边虽说可以一家人团圆了,可是到时候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日后的生计要怎么维持呢。

    赵峥嵘通过大家伙反馈上来的思想顾虑,马上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强调了对谈判人员家属的优抚工作,保证过江以后的生产生活,吃穿用度一概由人民政府负责,绝对不会让每一名家属人员有后顾之忧。

    做通思想工作以后,这些谈判人员家属才选择秘密动身,到指定地点集结,当然他们也知道国府的反复无常,如果现在不走,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自己作为投诚谈判人员的家属,被清算那是必然的。

    正所谓两弊相较取其轻,和掉脑袋比起来,过江绝对是一条活路,当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活着其他的身外之物就不足挂齿了。

    更何况识时务者为俊杰,国府现在已经是危如累卵大厦将倾,这覆巢之下无完卵,但凡是有点政治眼光的人,都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乱邦不入危国不投,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天宇笔趣反受其咎,现在不选择弃暗投明,那还等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思回头吗。

    有道是智者待时而动,愚者逆势而为,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思来想去还是晚走不如早走,在国府还没有对自己下手之前,一朝脱得金钩去摇头摆尾永不回。

    这思想统一就上下同欲了,接下来的工作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当众人分批渡江以后过了敌占区,就开始陆续抵达北平和家人团聚了。

    这一路之上由于随行的家属中多是女同志,再加上老弱妇孺占了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为此桂花专门成立了妇女协调组,全程协调处理一些,男同志不方便处理的诸多事宜。

    在组织妇女工作中,刚开始李梅芳还真没有把她放在眼里,总觉得桂花除了人长得漂亮以外,其他的方面就不过如此了。

    要知道自己可是经历过缅甸的九死一生,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的女军人,有过野人山炼狱般的生活经历,无论是在经验和意志上,桂花这个乡下女人,都是没有办法和自己做比较的。

    同时自己可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女人,和这些井底之蛙,头上只看见碗口大的一片天,只知道相夫教子,整日里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们,怎么可能领导和协调好这么复杂的行动呢。

    万幸现在已经到了后方,要不然遇到突发事件枪炮声一响,这几个家庭主妇能不能站着走路都不好说了,不过自己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也不能说什么影响团结的话,只要到时候做好救场的准备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