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拥有财富就该担负责任

    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从一开始的原始群居时代、到有阶级划分的前文明阶段、直到现在的高度发达文明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除了目前我们所处在的这个阶段,拥有社会主导地位的阶级都是那个时段拥有最多财富的人群。

    在原始阶段,有积蓄的人们(当时主要是以食物来衡量一个人的财富)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从而获得了族群的领导权,他们制定族群的分配规则;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社会秩序与制度就由一个个大小奴隶主来进行制定,并且管理,他们是他们所在区域最富有的人;

    封建社会下的最富有者则是一个国家的君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次之则为仕族,君主制定法律法规管理天下,但仕族则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他们的势力甚至可以影响君主的决定;

    而到了近代,文明上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财富的拥有者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些文明的制约,不再像过去那样,是社会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及管理者、引领者,但是做为拥有大量财富的群体,他们还是在隐形的操控着社会的秩序,他们甚至出资推使国家军队去殖民更多的区域。

    到了当今的世界,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众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普通民众的素质已远不是古代前朝可比,社会制度也被一代一代的有识之士完善,相对搭建出了一个更加趋于平等的生存环境。现今这个时候,拥有一定量财富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却并不一定会因着他的财富的多寡而有所变化,也就是说财富在现今社会已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身份的最基础条件,更清楚地说拥有财富的人群不再拥有制定社会制度、管理社会秩序与引领这个社会进步的明确责任和义务。

    那么财富的功能就被定义为生活的基础,一些拥有几辈子也花不完的钱的人就产生了新的烦恼:我拥有的这些钱能让我的生活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

    无庸置疑,人的思想是多样性的,如何看待财富也是不一样的,因着个人所受教育、成长环境的不同;大环境下对社会秩序、责任的诠释不同;再加上对社会公德的理解不同、以及信仰的缺失,造成了现今社会里很多人无法正确看待财富。

    当下在财富问题上的最为深刻的矛盾,是意识经济学框架中的人类精神现象学问题,目前一些人心中对财富的迷茫正是财富哲学的诸多思考之一。我以为,在如何看待财富和使用财富及其延伸出来的困惑与问题,其实质主要还是在于人性之中;也与当下整个人类在经济流转的世界中缺失人文精神密切相关。

    西方发达社会有一个普遍的观点,你拥有的财富是你自己的,但是这个社会是每个人的,所有的资源是每个人的,你购买任何东西是你的权利,但你没有权利用你的财富购买超出你的份额的公共资源,否则你的行为是要受到鄙视和抵制的。尤其是在那些公立医院和福利性的机构里,几乎很少看到富人们的身影;而在我们国家,不要说社会资源的平均使用问题,就连保障房这样指定受众的福利措失也都会被抢占,这就是拥有扭曲财富观的人们的行为。

    从广义的角度说,现今国内的民众的整体素质确实有待提高,不论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还是过马路要不要等红绿灯这种交通规则的问题;甚至是病人到医院没交钱救不救的问题,这些问题本应是一个成熟社会的公德与社会秩序的一个很标准的规范。

    但在如今的中国,就确确实实出现了要在最基本的公德问题上瞻前顾后的思考,这是一种文明的悲哀,也是对现今国内处在贫因线下民众生存的现状的折射,这些社会最基本的秩序问题才是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问题。

    而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一定是会因着这个国家的整体民众的素质提升才会变得井然,而如何使民众的素质整体提升呢?

    光是政府与执政党的努力就可以了吗?答案当然是不够的,我们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要想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那种富足而无后顾之忧的社会福利,还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有能力之士参与进来。

    有句话说的好:“富贵行义善,贫贱起盗心”。

    若是人人皆可享受无后顾之忧的生活,每个人不用再为自己将来的生存、医疗、养老、下一代教育等问题竭心尽力的时候,我想民众的心理都会渐渐平和下来,这社会秩序也就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了,那社会秩序变得井然后,我们所生活的整体环境自然就会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