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监令看了眼杨赐,见他点头允许,便开口大声念了出来。

    前四句诗,众人还都不以为意,他们对陶渊明诗作的理解,怎么能从几句诗就明白。

    可是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一被念出来,众人就一起缄默。

    众人的水平再不行,再不能理解陶渊明隐士般的心态,这两句诗用词之美,意境之悠然,也把他们带入了那种氛围之中。

    当后面的诗一连被念完良久,终于有人第一个击起掌来,众人这才如梦方醒,纷纷击掌叫好。

    杨赐这时却促狭地开口评道:

    “今日的主题是咏菊,其他人做的诗虽然没有这首意境高远,但是胜在都契合题目。

    如果单凭这首诗,这个题目我认为你的并没有比别人更好。

    不过念你初次玩这种游戏,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可以再做一首,当贴合题目。”

    这话其实也对也不对。

    说是不贴题目也没错,这首诗里本就只是提了一句菊花,甚至如果把菊花换成其他花,这首诗除了整体有瑕之外,意境并不损失多少。

    但是现实中以诗娱酒,但凡是写出好诗就算成功,不贴题的说法算是强词夺理。

    刘星一搔脑袋,不是吧,还可以这样玩的?

    不过杨老爷子的意思,明显就是要他多做一首诗,那就再做一首,略一思忖,只能是它了: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是唐时白居易写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正和此情此景。

    谁知杨赐把脸一板:

    “这首也不行,不许提我。”

    刘星不由气结,这个老~那个头子,这是拿我开涮了,好,那就再给你一首狠的: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东都,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诗可就有名了,虽然从文学性上来说,他不能算有多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却又是千古名诗。

    就像后世一个伟人写的那首咏蛙一样: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两首诗都是在他们显露头角之前做的,虽然还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心意已经不普通。

    这种霸气是骨子里的东西。

    杨赐一代大儒,又是久居朝堂的大佬,自是瞬间就被这首诗里的霸气给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