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鼎盛时,三十六厂拥有着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辉煌……

    厂里有用最厚重的钢材建起来的大吊车,至今还在,我猜足有上百吨重。

    有全市最高最粗的水塔,不高不大不行,厂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三十六厂的人,能多到什么程度?

    全厂光加工木材的车间,就有九个。

    这些车间里,人数最少的有三百多人。

    其中被钱亦文买去的三车间,工人有九百多;

    (写书的没按原型写,只写了其中的三个,我猜是脑子不灵光,怕牵涉太多写乱了……)

    真实的三十六厂三车间,现在估计也被拆了……

    有专门把8米长的圆木裁成板子的,有生产板方的,有生产胶合板的,还有专门生产军工产品的。

    三车间的两栋房子,就是生产胶合板的。

    围绕着加工车间,又有很多的外围人员。

    分散在东山里的伐木工人、车队。

    每一位产业工人,还要标配一名配偶,一个孩子……

    所以,有人说三十六厂产值最高的时候,有近两万人。

    我没有去考证,那是我被分配到三十六厂以后的事情了。

    ……

    当时,很多人都跟着三十六厂沾了光。

    我一个没啥实权的人,当时都觉得很有面子。

    谁家孩子结婚打家具要买木头,入冬了买柈子取暖,这些事经常帮人干。

    虽然都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儿,但厂外的人就是干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