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时至今日,我还能忆起养父母带着我们姐妹四处躲鬼子时的情景。

    我们从吉春躲到了旅顺口,又到了双城、卜奎、大兴安岭等地,最后又回到了吉春。

    之所以转了一圈儿又回来了,我想不外乎几点原因。

    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养父大概是觉得那个老家伙就算不死也早把这茬儿给忘了吧?

    第二,养父母年纪大了,有叶落归根的心思。

    第三,我们姐妹也该谈婚论嫁了……

    人家是战时躲,我们是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躲。

    养父是个有学识的人,像南橘北枳、近朱者赤这样的大道理他懂很多。

    养母也不赖,她的理论更为言简意赅且深入人心:“嗯……守啥人学啥人!”

    我也认同他们的观点。

    我的认同,源自于我遇到的一个特殊家庭,是这个家庭帮我佐证了我的观点。

    <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有点长,只当是我顺便替写书的凑点字数吧……>

    一对夫妻,在1982年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孩;1984年的时候,东躲西藏地又生了一个,依然是个女孩。

    那年代,投胎真的是个技术活儿。

    尤其是当你投生为老二的时候,更是和押宝一样。

    你可能“年纪轻轻”就过上了周游列国的美好生活,也可能还没出生就遭到一顿暴打,从此这世间的一切悲喜都与你无关了……

    如果你能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还要知道你的命运和你的性别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此时对你来说最好的消息莫过于是听到你爹兴奋地大喊一声:“芜湖~~是个带把儿的!”

    听到这个消息后,你也不必非要摸索着去证实你爹说的“把儿”究竟在哪儿,直接去干饭就完了。

    如果听到的不是这个消息,后续的事情可能就不乐观了。

    严重一些,就如我所说的这个女孩,你可能就会成为弃婴。

    据完全不统计,这一时期的弃婴都还只是个孩子,而且所有的孩子中不是男孩就是女孩,还有他们成为弃婴的原因都是父母不要他们了……

    排除有天生缺陷的之外,被丢弃的几乎都是女婴,而她们在家里的排序又多是第二……

    所以,你说投胎不是技术活吗?

    我认识的这个被遗弃的孩子,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她被抛弃了;幸运的是,她被某国人从福利院领养了。

    跨越大洋走的时候,她的全部身家只有一封信,连个故事中常见的手镯或长命锁这样的信物都没有。

    我猜即便有,父母也是要留给下一个孩子的。

    信里也并没有关于父母的信息,通篇都是爸妈对不起你,云云……

    从此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转到二十年后,一切又发生了变化。

    一档当时办得很不错的节目播出了很多寻亲的内容,而且不乏成功案例。

    这个节目,何向东一直在看。2016年停播时她想,为什么呢?是天下骨肉都团聚了吧?

    尽管那些案例多是体现两岸一家亲的,节目中也并没有他们这种类型的先例,但他们还是觉得值得一试。

    一则短短的寻亲启事播出后,石沉大海,渺无音信。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大洋彼岸那些倒挂着的人,是不会和你有天涯共此时的可能的。

    他们也不会看这个节目,尽管他们是可以看到的。

    后来,是当初收养她的福利院联合她出生的教会医院出面,帮忙联系到了她。

    面对犹豫不决的她,养父母没有因为十几年的心血付出而阻止她回国。

    养父母说:“虽然我们因为不能生育而缺少一个孩子,而且我们这年纪再领养也不切实际了,但是你长大了,这是该由你自己决定的事情。”

    于是,她带着完全不同的全真观、紫云观、三清观回来了……

    当她出现在亲生父母面前时,已经是一名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学生。

    跪倒在面前的母亲,带着满脸的泪水,用她听不懂的语言哭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