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钱亦文匆匆忙忙跑到燕京,关注了一下苏冠宇的工程进展,又把南教授给约了出来。

    这次,钱亦文没有选择去留贤馆,而是亲自驾车,把南教授接到了他在中关村的公司。

    留贤馆,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而此时的中关村,正在悄悄酝酿着一场巨变。

    中关村,即将成为一个奇迹,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

    谁也没有想到,昔日的太监坟场,因为国家科学院要建立于此,由“中官坟”改成“中关村”后,命运变化会如此之大。

    围绕着科学院、工程院,周边又有像燕京、清华这样的众多高等学府,可以说神州最顶尖的技术人才都汇聚到了这里。

    这条件,就连最早开放的那些沿海城市都比不了。

    一边是浓浓的商业气息,一边则全是科研氛围。

    故而,说中关村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并不为过。

    1988年5月,中关村科技园已经成立。

    将由卖磁带的电子一条街,变成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

    当然,大批的新型人才将在这里露出头角,大批的新兴产业也将在这里孵化。

    例如,觉得用刻录机刻光盘挣钱少,要在网上卖东西的强哥……

    90年代,一位精神小伙儿在中关村卖光盘

    还有,因为私自在校外补课而被燕京大学处分后而发现商机的洪哥,会在这里创办一所大东方学校,由一个教英语的变成一个真教英语的……

    当然,此时漫步在街头的钱亦文和南光宇,还不会在任意一个街角突然收到一张大东方的宣传单。

    还听不到“托福、雅思了解一下?我们的讲师,可都是燕京大学出来的”……

    更不会在哪个屋子里碰到手捧一杯奶茶盯着屏幕上进度条的强哥。

    钱亦文把车子远远停下,陪着南教授一起走向他的分公司。

    0.5公里,距离不远,但可以牵出很多话题。

    “南先生,科技园成立了,展望没有什么大动作?”钱亦文问道。

    南光宇说道:“在面向高校招收人才。”

    招收人才?

    展望那位和造航天器的花旗人比业绩赢麻了的下一任,要出现了?

    任专志和他的继任者,低吟浅唱“君为娇杨我为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试问天下谁敌手”的日子,不远了……

    这对于钱亦文来说,是天大的喜讯(为什么呢?)。

    南光宇想了想,又接着说道:“招收人才,这是展望近期最有意义的两项举措之一。”

    钱亦文问道:“南先生,另一件是什么事?”

    本来,他想要问的是:“招什么人才?是科技型的,还是营销型的?”

    但想了又想,终没有问出口。

    南光宇说道:“另一件事,是打算要去渔圳发展。”

    钱亦文朝着前方一指:“南先生,前边那栋小楼,就是我的分公司。

    “英多科技燕京的公司,准备就落户在这里。”

    南光宇脚步略停,瞄了一眼小楼,问道:“原来是干什么的?”

    “原来比较杂乱……”钱亦文笑笑说道,“是英多车队的联络处,是老边烧锅驻京办事处,还是松井精密设备的分公司。”

    “哟,是够杂的。”

    钱亦文说道:“等科技公司成立后,这些就全撤出去了。

    “那些事儿,去庞各庄租个大棚都能干。

    “唯独英多科技公司,必须落户中关村!”

    南光宇点了点头,那些活儿,是不比种西瓜难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