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钱亦文盘腿坐到了炕上,蘸了墨,等着二大爷的指示。

    “先写一个抬头见喜……”

    我瞅着钱小子写字两把刷子,好像都快赶上我写的好了!真羡慕他,年纪轻轻就能有这样的书法成就……

    钱亦文赶紧照做,一张一张开始写起来。

    写好一张,刘运成拿走一张,送到粘贴组——阎春生和孟小波的手中。

    二大爷嘱咐着刘运成:“让他们看着点,别贴错地方!”

    钱亦文笑笑,这都是识字的人,怎么能出错呢?

    不过,把“肥猪满圈”贴屋里的,也还真有……

    写完了几张红纸,二大爷又推过来几张彩纸:“再写几条标语。”

    “二大爷,都啥年代了,还贴标语?”钱亦文晃着手脖子,说道。

    二大爷说道:“啥年代,不也得有个气氛吗?”

    钱亦文无奈,提笔蘸墨,悬腕凝思……

    写点啥呢?

    自己心里那些词儿,不能写。

    写出来了,暴露了身份,容易让人家捉去切片研究……

    二大爷中意的,他还不想写。

    想了一会儿,钱亦文终于稳稳落笔——

    今天是个好日子……

    吉祥的事都能成……

    打开家门迎春风!

    念给二大爷一听,把二大爷乐坏了。

    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不愧是念过大书的人,这词儿,整的真硬!”

    四叔倒背着手,喜滋滋地看着贴满了四处的对子和标语。

    遇到没贴实的,就张大嘴巴,哈上几口仙气,待糨糊化了之后,再拿手把它们按压一下。

    “没买一个大点的灯泡子?”四叔问钱亦文。

    “大点的灯泡子?”钱亦文很是奇怪,平时不都是嫌灯泡子大费电吗?

    四叔嘿嘿一笑,指了指灯笼杆儿:“灯泡子太小,吊得太高,不当啥事儿。”

    “有一百瓦的,够用了吧?”钱亦文说道。

    “够用了,够用了……”

    四叔又神叨叨地说道:“今年,咱得把院子里整亮堂的。

    “你瞅着吧,到半夜的时候,指定得有不少人来咱家柴禾垛上拽柴禾……”

    在三合堡,不成文的习俗很多。

    传说中,除夕夜里,去富足人家的柴草垛上偷点柴禾回来,就带回了别人的“财”。

    钱亦文自然不会相信这个。

    真要是灵的话,一到除夕夜,还不得家家派出小分队,四处去敛“柴”?

    有人偷就让他们偷去吧,我就不信还能影响到我走向世界!

    二大娘和二大爷穿上了孟小波给买的新衣服,乐得合不拢嘴。

    二大爷从兜儿里掏出洋烟卷来,仰脸说道:“老婆子,想想看还缺啥少啥不?

    “大事小情的,咱这岁数大的人,都得帮着想着点儿。”

    二大娘琢磨了一下:“倒是不缺啥了。

    “我看那丫头挺爱吃花红的,要不你跟侄小子说说,开车再买点去?”

    二大爷想,那玩意儿贼拉酸的,有啥吃头儿?

    只有那带上孩子的人,才得意……

    “你就说呗,还非得我说干啥?”

    “为了口吃的,我哪好意思开口……”二大娘一脸的抹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