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总统,我们应该怎么应对现在的情况。”

    美苏快要直接干上了。

    随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斯大林做出了激烈反应之后,苏联和英美的关系降入到了冰点。战争刚刚结束,西欧需要大量的粮食,但人家苏联控制东欧就不给西欧粮食。

    当然苏联也需要粮食。

    然后苏联大批的部队布置在欧洲前沿,给西欧国家巨大的震慑。不仅仅是如此,苏联加大他们的革命输出,继续宣扬他们的理论。特别是对着西欧各国。

    钢铁洪流加上这个年代非常有吸引力的共产主义理论,让西欧国家非常难受。经济不好,国内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都沉重的打击目前的西欧国家政权。

    苏联的威胁远远超过历史。

    因此英美都是非常紧张。

    美国也一点没有退让。美国大批部队布置在德国,和苏联直接对峙。上百万部队在欧洲,欧洲再次成为火药桶。

    很多人担心。

    担心美苏两国这样对峙下去,欧洲会再次发生战争。就是中国的高层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想到美苏之间的对峙会这么厉害。

    “一人智短,众人智长。”

    杨维像个学生一样,想要听张学文的意见。但张学文明白,这不是杨维不知道要干什么,而是因为杨维心中没有底。别看张学文要退,但谁也不知道张学文要退到什么地步。

    是任一个虚职退居二线,还是直接什么职务都不担任。

    以张学文的根基、实力、威望就算退了,如果出来干涉政府工作,谁也无法阻止。张学文随意的一句话,都会让一线领导考虑很多遍什么意思。

    这是张学文的实力,历史形成的东西。

    杨维是什么人?

    当年辛亥革命的时候,张学文第一次见到杨维之后直接就表示这是“四川奇才”。当时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杨维,就已经是主意很多,能力很强。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杨维各种经验更加丰富。

    杨维不是一个磕头虫,走到现在的这个位置,杨维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只是张学文的光芒太盛,杨维心中是有很多担心的。担心一旦自己的想法和张学文的想法不一样,到时候张学文是看着不管,还是会出来反对自己。

    杨维是有梦想,有自己想法的人。

    别看张学文选择杨维成为接班人,但杨维是不希望张学文在以后干涉自己施政,不希望张学文继续垂帘听政。可是现在他只是接班人,他现在想稳。

    只要稳住,半年之后他就是中国党政军一把手。

    只要自己成为党政军一把手,到时候就算张学文和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同,张学文也要考虑自己的位置,考虑政治的稳定。

    因此现阶段他愿意多听听张学文的意见,稳定的度过剩下的时间。

    “我们政府有那么多的智囊,有这么多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高级干部,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让我说,那就是我们中国是世界大国、世界强国。苏联也好、美国也好,任何一个都没有资格成为我们领头的,我们也不需要和他们组成什么军事联盟、政治联盟。我们作为世界大国,何必要看别人的脸色,我们走我们的路。”

    冷战。

    美苏之间的对峙,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就如此尖锐的对峙,里面是有中国的推波助澜的。张学文是希望美苏之间的冷战,希望他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

    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在世界上才会越来越重要。

    “你看,刚刚成立世界银行我们也参加,苏联那边的贸易我们也做。何必一定要选择支持这个支持那个。我们不选择阵营。”

    这就是张学文的想法。

    不管是苏联这边也好,美国那边也好,中国都交流。中国的体量,并不需要左右逢源讨好谁。美苏为了欧洲打的你死我活,中国的日子反而会越来越好过。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莘野。”

    “是。”

    自从杨维成为副总统,开始成为下一任总统接班人之后,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叫过杨维。包括张学文也是如此。张学文和刘道一、仇亮他们熟悉,因此可以很自如的叫他们的字。但杨维毕竟要成为中国总统,在公开场合、甚至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张学文也一直是非常尊重杨维。因此杨维也是一愣,自从杨维地位节节攀高,大家都是叫他杨副总统。

    毕竟现在的杨维不是二三十年前的杨维,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坛巨头之一。

    “我的这些想法,只是给你一个参考。你还要多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你们做决定。我估计是赶不上了。”

    “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