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谢国强虽然心动,该问的也还是要问清楚,要是实在难办,六十块钱可就烫手了,“你家户籍所在地在哪儿?是京海市户口吗?大孩子为啥要转学啊?”

    吕声声抿唇一笑,“校长可以放心,咱的户口就在京海市,绝不让你为难,孩子要转学只是因为之前孩他爸之前在厂里车间当工人,前几天人走在路上好好的突然串出来一辆车,当时就没了,我心里担心厂里不让孩子在厂里的小学读书了。”

    说到此处,吕声声恰到好处的挤出两滴眼泪,“孩他爸生前就念叨着要就算是砸锅卖铁都得让孩子读书啊。”

    谢国强面露同情,又问了一些高启强的学习情况,心底里却把这六十块钱当做囊中之物,“可以让孩子先来考个试,如果通过了咱就让孩子继续上六年级,要是没通过,不如让孩子从五年级读,吕同志觉得怎么样?”

    谢强国颇有瞧不上厂里小学的意思在,“你们家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可不希望孩子止步于小学,现在上高中不仅要考语数,还有音乐图画自然,据我所知,厂里的小学可是没有这些设备,终究是纸上谈兵。”

    谢国强一边给自己倒水一边说:“我们学校这些设备在京海市都是排的前列的,音乐室,美术室器材应有尽有,也会专门给六年级孩子做辅导,只要学生有一点儿学习的兴趣,咱们老师可是尽职尽责。”

    吕声声暗自吐槽,想不到应试教育的苗头早早都出现了,面上可是十分激动:“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国家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咱就是得跟着走,有您这样高瞻远瞩的校长,可真是为国尽忠的好领导啊!”

    甭管三七二十一,多戴高帽子总不会错,谢国强只是摆摆手,谦虚道:“哪有哪有,都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啊,也是给孩子读书的机会多一些。”m.

    接下来两人又说了学费和周一让高启强来考试,一直恭维着谢国强,谢国强说的一些学说话题吕声声也能接上,后面实在是不想再继续进行无用的尬聊,恰好有别的老师进来,吕声声推脱说回家给孩子做饭,笑着和谢国强告辞。

    高启强转学这个事就办的差不多了,吕声声很满意的离去,回家的路上经过菜市场的时候,又买了一些菜,专门给袁婶家割了一斤猪肉,感谢人家帮忙带孩子。

    这菜市场就是后面的旧厂街,不过现在人都叫厂街道,厂子还没倒闭怎么算旧呢。

    今个出门的时候也一直有人跟着,吕声声现在是一点儿也不露怯,大大方方的走,只装作自己不知道有人跟着,自己做的事情也没啥见不得人的。

    回到家后,袁婶家正在做饭,吕声声把菜放在门口,把肉给袁婶送过去,不管袁婶的拒绝,忙抱着高启兰回家做饭,高启盛也精,迈着小短腿跑的挺快,到门口的时候还能听见在喊:“袁奶奶再见,阿盛明天再来你家玩。”

    袁婶家只有只有老夫妻两人住着,孩子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待着无聊,高启盛、高启兰两兄妹不吵不闹,又乖巧,软乎乎的叫着“奶奶”,高启盛还帮着袁婶洗菜摘菜,一个劲的哄着老两口。

    原本袁婶都把高启盛当亲孙子疼爱,自从高林源没了后,对高家三兄妹更为怜爱,只是现在他们高家现在还在热孝期,不方便在别人家吃饭,小孩子顾忌少些,大人却要注意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