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车痕路路向前延伸,在一条略宽的官道上面,时不时的可以听见的是有人骑着马儿迅速的掠过,徒留下的是满地的尘嚣漫天飞舞,扬起的灰尘在片刻之后便回归尘土。

    绿树成冠的树叶上,似乎被晒的有些没有精神,时不时的掩藏的两抹黄色,似乎揭示着下一个季节的到来

    有着的是三辆马车前后齐驱并进,一前一后有规矩的向前驰骋。官道上面路途平坦,荣玉书虽然有些不习惯有些陡的道路,但是走在这官道上面,感觉已经好上太多了。

    三辆马车,其中以最前面的一辆马车最为豪华,两匹枣红色的马并驾齐驱,腿骨矫健有力,若不是因为前面的马夫控制住了速度,怕是早就超过了后面的两辆马车了。

    精致典雅的马车上面,两旁是低垂着的蓝色流苏,随着马车的奔跑不停的飘动,除此以外,外面的车壁上面黏贴着的是厚实的丝绸印花,棕色的丝绸印花倒是显得马车虽然精致,但是并不高调,反而带着低调与奢华。

    相比之下,后面的两辆普通的马车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荣玉书拉开马车上面的帘布,看着前方的那具明显要大得多的马车,有些疑惑的问着旁边闭目养神的雪娘。

    “那里面的那位叫做崔品迁的公子,到底是什么人?”

    荣玉书不禁想起的是之前看见崔公子时候的情景,一席蓝衣,头上的发冠梳得整齐,整个人仿佛如皓月一般让人移不开眼,光是往那里一站,衬托的是旁边的所有人皆是陪衬之物一般。

    周福爷的眉头有些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头,旁边的老鸨有些恭敬的对着各位说这是他们的大老板,浑身完美的贵族礼仪,光是衣角上面的玉佩,便是价值倾城。

    仿佛是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完美公子一般,一举手一投足,让人挑不出来毛病,礼貌中带着的是疏离。

    本以为这种公子对做生意不是很精通,却没有想到的是问了几个问题,皆是在关键处,一席讨论下来,久经沙场的周福爷似乎也没有讨到多少的好处,等着周福爷还有韶兵出来的时候,等在外面有些百无聊赖的荣玉书还可以看见的是周福爷额头上的细密的汗水和有些难看的笑容。

    后来荣玉书偷偷的问着韶兵才知道,这次周福爷似乎真的没有讨到什么好,这位大家公子都是精的很。

    荣玉书最影响深刻的便是那位崔公子临走时候对着他的微微一笑,明媚皓齿,一双黑眸似乎将人的目光吸引过去,笑容中带着淡淡的涟漪,荣玉书一瞬间就愣了。

    在现代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见过一些美男子,但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男人,仍然是有些发愣了。

    容貌俊美,不似凡人,让他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是潘安,那个历史上面的美男子,或许也是如此的吧。

    偏偏雪娘对这样的男人不感兴趣。雪娘的胭脂阁,冠绝洛阳,这次的花魁节,雪娘的胭脂水粉,生意想来是最好的。

    偏偏就连韶兵也有些惊艳与崔公子的容貌惊世,雪娘却是显得有些淡然,马车摇摇晃晃,睡觉是最好的,有些懒懒的说道:“你说呢?那位是琼花楼的大老板,姓崔,清河崔家,崔品迁崔公子。”

    荣玉书开始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清河崔家?脑袋稍微的想了一下,便惊叫出声了“啊,我知道了。”

    雪娘踹了荣玉书一脚,示意声音太大声了,倒是坐在旁边的明哥儿有些好奇的问道:“崔家?很有名吗?少爷你给我说说。”

    荣玉书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只得说道:“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是很久以前的时候就流传的大家族,特别是崔氏,从魏晋时期便是势力很大的士族,而李氏,更是在汉朝的时候便有了许多的名人。”

    事实上面,在古代的这个时候,大家族几乎是差不多垄断了朝堂上将近八成的势力。唐朝当然也是如此,荣玉书小声的问了一句,道:“这个时候的皇上,应该是属于赵郡李氏一脉的吧。”

    其实荣玉书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在后来唐玄宗的时候,改认了陇西李氏。

    雪娘似乎也不清楚,打了一个哈切,有些困乏的说道“呵呵,管他是哪一脉的,不都是姓李的吗?不过这位崔品迁公子,可不是只有脸好看啊,虽然听说不是正房一脉,但是心狠手辣,一脸的精致美貌不知道迷惑了多少人,对了,文玉啊,离着这个家伙远点,就算是周俊彦那个家伙,看见这人估计都要服服帖帖的。”

    荣玉书见着雪娘似乎不是很喜欢这个家伙,干脆闭上嘴巴,闭目养神的好。

    清河崔氏,这个时候的士族,几乎是可以把握一个朝代的更替交换,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想一想隋唐的交替的历史,跟着这些大家族也有着绝对的关系。

    只是到了武则天的时候,大力的发展科举,争取从寒门中选拔优秀人才,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这些大家族的势力。

    一路上的车马劳顿,行走了大约半天左右,便是换成水路。

    本应该在洛阳的时候便乘坐水路,可谁知的是这位崔公子却说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乘坐马车半日,才在旁边的县城渡口处乘坐华船前往扬州。

    这周围的县城荣玉书倒也不是很熟悉,只是在马车上坐了坐,渐渐的,空气中都可以闻着的一股股的水汽,便知道的是到了水气弥漫之处了。

    马车停顿,荣玉书掀开的旁边的帘子,果然,入目的是一片水色,蔓延至远处天边。一片水光波澜之处,有着十多处大船。

    荣玉书这是第一次看见所谓的真正京杭大运河,古代的大工程,才发现的是果然是名不虚传,江如罗带,江水平缓,江水滔滔,甚至比过某些地方的长江黄河。

    远远比上洛阳里的运河要雄伟壮丽的多,毕竟是在城里面,不可能修建的太过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