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伤势一有好转,阿兰还是去了瀚海。她救人溺水的事情基本上这镇上人人皆知,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吴晋只是让小顺过来看了一趟,说事情忙,走不开等等。

    阿兰也不想计较这些。按道理说瀚海和风林是同行,王太史去瀚海踢场子也带着点给风林王家出气的意思,两家是暗地里各自使劲。如今自己和杨越救了王家的女儿,虽然说是事出有因,但是和王家走太近,吴晋心里有疙瘩也是在所难免。加上陆大裕的事情和吴娘子的枕头风,还不知道这些个人都是些什么想法呢!

    吴晋倒还好,比较是沉得住气的人。那些大师傅和帮工看见阿兰个个都有些阴阳怪气的。就连金哥,以前他总是爱跑阿兰的院子里问东问西的,不知道是听见了什么风声还是怎么的,远远的看见阿兰走过来,扭头就拐进打浆房里去了。

    阿兰皱了皱眉,没有做声。她在这里的事情并不多,所有的工艺流程,她也不是全盘参与。吴晋有着自己的小算盘,阿兰也理解。她自己也有许多的东西没有完全拿出来,毕竟时隔千年,有些东西就算说了,也不一定能做出来。所谓拿多少钱,做多少事。

    吴晋拿着新出的拓本给阿兰看。这时期还没有拓本一说,阿兰提出来时,几个大师父都很不以为然,觉得这个拓本听都没有听说过不说,还费时费力,不见得讨好。阿兰见吴晋也犹豫再三,就说:“如果吴老板也觉得不划算的话,就先搁置了吧。其实真正的做拓本也费不了多少工夫!刻碑做模可以在外面找个手艺好点的师傅做,也就是几十钱的事情!上墨用纸更不是什么难事。我听说大才子孟道邑的《大将军碑》被世人称道,等我们的拓本做的有模有样了,可以去拓这个碑。孟道邑的一字千金,一帖难求。真拓出来他的字碑,卖于那些学子文客,即使不能够盈取暴利,但对于瀚海的招牌名声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吴老板心里也有数吧!”

    那时吴晋并没有立刻给答复,而是想了一天才点头的。正好阿兰手边有一篇孟道邑的《虚华寺赋》的仿本,就让金哥去镇上有名的雕刻匠那里做了碑模。几天前,阿兰一直在忙这个事情。这两天病着也就没关注碑拓的怎么样了。

    看着吴晋手里的拓本,阿兰点点头,虽然和预期的有点差别,但是也有模有样了。

    拓本是唐代开始的,主要有三种种:一种是一般的拓法,用墨干湿、浓淡适中,拓出来的拓本也十分清楚;一种是乌金拓,用极好的墨,拓出来极黑并很光亮。这种乌金拓大多适用于石面平坦和字口清楚者,若有石花和石面不平,就用一般拓法即可;另一种是蝉翼拓,也就是浅拓,用极薄的纸,较好的浅墨,或者捶,或者拓均可。这种蝉翼拓本,近看如云烟飘渺,远处看神完气足。一般字形较小,石花多者适合于蝉翼拓。

    现在还是在实验阶段,所以就采用的是用宣纸一般拓法。阿兰用两个手指捻起纸张,自行看了看,点点头:“效果一般!”

    吴晋颇为兴奋的表情僵了僵:“一般?”

    “嗯。好的拓工,拓出来的本,重墨者沉静黝黑,锋棱毕露;轻墨则是清淡雅洁,毫发皆现。我们这个完全不能比。不过在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情况下,能做出这效果也算很不错了!”

    “那我们多拓一些,过两天我正好要去锦绣书院送书册过去,让他们看看,有没有人愿意买……”吴晋兴致高昂的说。

    阿兰摇摇头:“这个先不急!我手边的这本《虚华寺赋》本来就是仿本,还是二流的仿制品。就算是要发行这个拓本,也要重新刻模!你看,这些字只有其形,全无其神,就算有人买了,也不会加以珍藏临摹。”

    “那兰姑娘你觉得怎样才妥当?”

    “我听说锦城有个工匠十分擅长雕刻,刀工传神。吴老板你去锦城的时候不妨打听下,看能不能找他做一副拓模出来。”

    “嗯,没问题。但是我们只有《虚华寺赋》仿本,就是有了好的刀工,没有好的仿本,也无济于事啊!”

    阿兰看了看他,略有些迟疑的说:“我听说王家珍藏的有《虚华寺赋》的孤本,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借来……”

    吴晋对王家两个字也颇为敏感,听阿兰这么说,只说了个:“这……”就没再多说什么。

    “别人去王家借东西可能很难,要是兰姑娘你去的话,那还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吴娘子人还没进来,声音倒是先来了。也不知道她在外面听多久了。

    阿兰抬眼看了吴晋一眼,略略退开小半步。即使是讨论工作相关的事情,因为那天吴娘子的那一闹,阿兰总觉得心里窝着股气,恨不得在自己脑门上贴上几个字——“我对吴晋真的没有意思”,来昭告天下。

    关注官方QQ公众号“17K小说网”(ID:love17k),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