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奉先殿

    领头的廉亲王允禩一脸肃穆,与他并排的是怡亲王允祥,身后站着弘时、弘歷、弘昼、福惠等人。

    允禩请过三炷香,点燃后,高举过头顶作揖,再将香插入神像前的香灰里,跪下叩头。允祥等人各个都学着他的模样,依次请香、揖拜、插香、叩头。只听允禩朗声道:“祖先在上,不孝子爱新觉罗。允禩在此发下弘愿,若皇上顺利渡过此劫,允禩愿减寿十年、二十年,以求皇上长寿平安。”

    “八皇叔……”情真意切的话,离允禩最近的弘时自是听生清清楚楚楚,他慌忙说:“祖先英明,父债子偿,天经地义,这减寿折福之愿,就由弘时来一力承担!”他抢着说完后,摆出一副气宇轩昂、痛心疾首的模样地看着壁上悬着歷代帝后画像,以及一把把精雕描漆龙椅。弘时此举,并没有得到任何夸耀,随声附和。除了弘歷口中轻轻逸出诵经声,殿内寂静一片。又跪了一个时辰,弘时忍耐不住,阴阳怪气地说:“平日里,皇阿玛最疼的人,现在除了念几句经,连一年寿命也舍不得献给皇阿玛呢!”

    弘昼年轻气胜,这话如火苗般,在他悲痛而焦急的心房上“噌”地燃起来。他低沉地说:“皇阿玛躺在病榻上,三哥还有心思争这些!”

    弘时恭敬地叩了个头,双手合十,恳切地望着墙上康熙的画像,说:“不孝子孙弘时,真心诚意祷告,若皇阿玛能恢复健康,弘时愿折寿十年。”

    弘昼不服地学着他的模样,一字不漏地说了一遍,只是将“弘时”换成“弘昼”,将“十年”换成“二十年”!

    弘时与弘昼似乎较上劲般,折寿的年数演变成“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在弘昼急冲冲地冒出“折寿一百……”。

    弘歷喝止道:“三哥,五弟在为皇阿玛祈福前,是否该先求列祖列宗保佑你们长命百岁?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片孝心?”

    弘昼挠挠头皮,尴尬地苦笑:“四哥,我错了。”

    弘歷冷漠地瞪一眼弘昼,又看向弘时,说:“三哥,皇阿玛抱恙,需要你我在旁侍疾。若病痛,可以用折福、减寿治愈,那要大夫做甚?要太医院做甚?”

    弘时嘿嘿笑道:“四弟,轮不到你教训我。你有你的法子,我有我的法子,只要皇阿玛能康复……嘿嘿……”他唇角微微扬起得意的笑,若胤禛康复,他这片孝心谁敢抹煞?

    廉亲王府

    允禩身旁站着个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的道士。那道士凤目疏眉,面色红润,大仙飘飘,一派仙风道骨之相。允禩热情地招唿道:“弘时,快来,这位是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张真人!”

    弘时含煳地颔首道:“嗯,张真人……”

    允禩宠溺地一拍弘时的后脑勺,笑斥道:“时儿,若要成大事,张真人功不可没!快……”

    “亚父……”弘时无奈地抖擞精神,躬身下腰,揖手道:“张真人……”

    那道士张伯端捻着颏下一撮胡须,笑着打量弘时,说:“三阿哥雄姿杰貌。尤其是隆准,鼻梁挺直,准头肥大,印堂无凹陷。古书云,伏犀贯顶者,必是大贵,仍帝王之相。”

    弘时又惊又喜,在张伯端与允禩脸上来回打转,允禩也是一派喜气洋洋,不住点头。

    张伯端掏出一个朱红的葫芦,说:“此乃贫道精心炼制的‘既济丹’,损者服补损,常者服添益。性不涉寒热温凉,征其效亦不在攻击疾病,惟补益元气,是乃专功。”

    允禩见弘时仍懵懵懂懂的模样,有心点醒:“皇上日夜操劳,水火不济,虚败不禁,心有所感,腰脚无力,日渐赢弱。既济丹对症下药,定能为皇上调理好身子。”

    弘时恍然大悟,如获至宝般夺过张伯端手中的葫芦,翻来覆去的抚摸,眼里冒出贪婪的火花,说:“可是,皇阿玛从不服用外来进贡的丹药补品。恐怕,要辜负亚父一片好心!”

    允禩笑道:“在奉先殿,本王已被你一片孝心感动,你既拜本王为亚父,我又怎么能眼睁睁看你折寿。时儿,这既济丹就由你献给皇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