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长安的早朝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了,要不是昨日服用了金银二童带来的丹药将陈疾去除,估计李治的脑袋已经炸了。

  客栈之中,二童通过一面特殊铜镜看着太和殿内的情景眉头紧皱:不是说皇帝一言九鼎吗,怎么李治迟迟不下决心?

  就算昨日二人的说辞他不信,可丹药却是货真价实,难道这个还不够?

  童子哪里知道,为防帝王昏庸,早在太宗时就定下规矩,那就是三省六部可以节制君王。

  虽然这个权力平时不显,但在事关大唐存亡的时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太宗大才,知道帝王的昏庸皆因独断专行而起,所以才定下这样的规矩。

  是否要迎大乘教法入唐,在某种程度上说,可能会动摇大唐的根基,所以群臣争论的才如此激烈。

  见天色已晚,李治起身道:“诸位爱卿,朕保证大乘教法入唐后,只会造福民生,绝不蛊惑百姓,否则朕愿永入地狱。”

  见百官跪倒山呼“陛下不可”,李治继续说道:“大唐有此盛世实属不易,若因地府崩塌,以致黎民涂炭,我等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唐王此话一出,众人拜服在地,山呼万岁。

  三天后,李治传旨各州府,选高僧进京宣讲佛法,从中选出德高望重者西去灵山,求取大乘真经。

  圣旨一下,天下哗然,众僧则欢呼雀跃,认为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长安城东的化生寺虽然只有二十余名僧人,却已是长安乃至大唐最大的庙宇了。

  化生寺主持玄奘自幼被父母遗弃在庙门之前,由寺中僧人养大。

  自懂事起,玄奘便开始苦研佛经,每日不辍。所以还不到二十岁,已是大唐佛门最出类拔萃的人物。

  老方丈故去后,玄奘顺理成章地接任方丈之职。

  每日里除去必须的耕种,便是带领寺中僧人苦研佛法。

  期间,曾有人劝玄奘离开南赡部洲。

  因为以他的才华,若是去往西方,定能成为一代高僧。

  玄奘闻言只是微笑摇头,言称终有一日佛法将普渡整个大唐。

  虽然众人对此只是一笑了之,甚至报以嘲笑,但玄奘却不以为意。

  这一日,官府前来传旨,宣玄奘前往王宫与各地僧人比拼佛法。胜出者将由大唐西去,前往灵山求取三藏真经。

  哪怕不能去往灵山,来回川资路费、吃喝用度也有官府承担。

  玄奘听闻此事眼前一亮,随后安置好寺中事务,起身前往长安专门招待僧人的馆驿。

  三个月后,大唐境内高僧齐聚长安,在太极殿内比拼佛法教义。

  看着殿中激辩的众僧,魏然侧身对李治说道:“这就是佛门中所说的无欲无求,陛下以为如何?”

  李治轻笑道:“若真没有欲望唆使,他们又拜什么佛,念什么经,又为何为西去争得面红耳赤!”

  二人正议论间,一旁的内侍抬手一指:“陛下请看,那个和尚一直坐在那里不动。”

  顺着内侍手指的方向,李治见一名僧人盘坐在角落之中,双手合十、口中默念经文,对殿中一切视而不见。

  内侍继续道:“陛下,此人自从来到这里,便一动也不曾动过。”

  李治先是一笑,然后长身而起来到此人面前:“请问大师法号?”

  僧人亦起身施礼:“贫僧玄奘,参见陛下。”

  李治点头:“原来是玄奘大师,不知大师为何不与诸位高僧辩论佛法,以求西去灵山?”

  “启禀陛下,出家人四大皆空,不争不抢,功名利禄俱是浮云。若是被贪欲迷住双眼,就算去往西天,也无法得见灵山。”

  李治哈哈大笑:“那大师来此又为何事?”

  “肯定陛下恩准,前往灵山,迎取大乘教法回归东土。”

  李治看了看仍在做口舌之争的众僧,然后一声叹息:“大师请随我来。”

  来到偏殿分宾主落座,李治说道:“西行路万里迢迢,途中又有妖魔无数,稍有不慎便会丢失性命,大师可曾想到这些?”

  玄奘微笑道:“贫僧心意已决,若不能迎回真经,愿永坠阿鼻地狱。”

  李治闻言又是一笑:“大师焉知朕一定会派你前往?”

  “陛下若无此心,又为何将贫僧招至此处?”

  李治起身大笑:“若是大师能迎回大乘教法,朕将会在长安兴建大相国寺,以为大师研读佛法之所。”

  随后李治又走到玄奘面前,拉着他的手说道:“大师此去名为迎取大乘教法,实则是为大唐万民请命。若是大师不弃,朕愿与你结为兄弟,以表真心。”

  玄奘跪倒施礼:“多谢陛下。”

  李治将玄奘拉起:“御弟,西行路上山高路远,一定要小心。”

  玄奘点头:“陛下放心,玄奘绝不辜负陛下嘱托,定将真经迎回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