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冶起头来,看了看面前挂着的那张大牌匾。赵海生的廊不撇下。

    龙凤祥大茶楼,广州很有名的一家茶楼,此时正是八九点的光景,人流进进出出。站在门口就能听到里面那热闹的声音。当然,赵海生不是一个人来的,站在他身旁的是孙志成,这是他们为了筹备深圳的美食城而招揽商家的第二站,只是。当赵海生站在这个茶楼的前面的时候,他的眉头却是一下子皱了起来。

    龙凤祥大茶楼,很出名,出名到让赵海生都听过无数人提到过它的名字。

    楼高;层,一派复古的装饰。简朴之中透着大气,这当然是一个好地方,但是这地方越好,就证明这里的人越难说服他们去深划开分店。赵海生记得曾经在以前的某一个时候。听到过孙志成提到这个龙凤祥的老板费玉华是一个很传统的生意人,他的这个茶楼已经传了五代,但是一直就是这个规模,当然生意却一直红红火火。在广州的饮食界一个,块金字招牌。

    从不开分店,这个就是费玉华坚持了一辈子的原则,所以说,就算是赵海生心里很希望费玉华能到深圳去开一个分店,但是对于能不能说服他,还真的心里没底。

    “走吧,我们进去吧。”孙志成自然知道赵海生现在担心的是什么,但是这也必须是面对的。

    赵海生操了一会,也笑着点头,是的,这招揽人、特别是招揽能人的活本来就不容易干,对此他早就心里有所准备,这都到了人家的门口了,现退缩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也不是他的风格。

    孙志成并没有在龙凤祥大茶楼的大堂里停下来,也没有往包厢里走,而是穿过大堂,往茶楼的后面走过去。

    推开一扇小门,赵海生却不由得眼前一亮,原来在这个茶楼的后面,是一个不大但是却很精致的小院子,四周种着竹子小树,而在正中央却是空出一片地来,而在这一片空地上摆着一个炉子,炉子上摆着一个油锅,而旁边还有一条长桌。长桌上摆着一团面粉,还有一些盆子碟子,里面装着一些东西。

    而在这长桌前,一个老头正在忙碌着。

    看到这个老头,孙志成倒是马上知了起来,大声说:“费老头,你又在做春卷了?”

    赵海生一听,就知道面前的这个老头就是龙观祥大茶楼的主人费玉、华了。

    听到了孙志成的话,费玉华抬起头来,笑了一下,说:“你这孙老头,又跑来我这里了,说吧,有什么事情吧。”

    看到费玉华与孙志成这样熟络地打着招呼,赵海生也不由得感叹这些年下来孙志成在广州这个地方也真的还不是白混的,也许在别的圈子他能量不大,但是在饮食这一圈子,他却真的说得上是人脉广阔了。

    如果不是孙志成带着,赵海生知道也许自己连费玉华的面也见不着,所以说此时赵海生很是为自己把孙志成拉进自己的阵营而感到高兴。

    “这么长时间没有见了,就是来看看你,没事。”孙志成笑嘻嘻地说。

    费玉华很显然不相信他的话。笑骂着说:“咱们认识郗超过的年了,我还不知道你这老小子?你挪一下屁股,我都知道你是在放屁。”

    听到费玉华和孙志成如此毫无顾忌地开着玩笑,赵海生的心倒是一松,这说明两个人的真的很好。这至少会让他接下来的说服工作少了一点障碍,不过,赵海生也明白,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之上,费玉华与孙志成之间的友情肯定不会起决宾性的作用。

    这种百年老店,都有自己一套传承的规矩在,没有那么容易会改变。

    孙志成没有接费玉华的这句话,而是指了指赵海生,说:“赵海生,你应该听说过。”

    孙志成这一句“你应该听说过”。很是大气,这也是赵海生自己努力所挣来的,看来赵海生真的是在广州的饮食圈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不是的话,孙志成是不可能这样介绍的。

    费玉华看向赵海生的双眼里闪过一道光芒,然后就点头说:“年轻人,很厉害!”

    “费老,你过奖了,我就是占着家乡有好东西出来,所以才能做出点事情来。”赵海生马上就恭敬地说。

    其实赵海生这话倒也不假,他的起家就是靠着卖海鲜,而这海鲜就是海潭镇的特产,算是靠山吃山的活计了。

    “有人身怀宝山却还是饿死。海生你也不用太客气费玉华对赵海生的态度却是很不错,也许是因为孙志成的原因。

    “是的,费老你说得对。

    赵海生也点了点头,没有再在这个事情上说下去,因为大家都是明眼人,费玉华说的也是事实,自己可以恭敬一点、谦虚一点,便是如果过头了那可就是虚伪了。两世为人的赵海生在人生经验上比起费玉、华、孙志成这样的老头子一点也不逊色,所以当然明白其中的决窍。

    “坐。”费玉华指了指旁边的凳子说。

    三个人坐了下来之后,费玉华看了一下孙志成,又看了一眼赵海生,说:“你们今天来找我,到底

    孙志成犹豫了一下,看到这种情形,赵海生知道这话还是自己来说,他也看得出来费玉华是一个直爽的人,于是也就直接说:“费老知道我们在深圳搞了一个美食城吧?我们是希望龙凤祥大茶楼去深划开分店。”

    费玉华的脸色不变,但是嘴里说出来的话却是硬梆梆的,“这不可。

    赵海生对此已经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也不意外,于是换了一个说法说:“那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开分店的原因吗?”

    “我在广州。这几代人传下来的这个店,生意一直不错,也一直有人叫我去开店。不过,我们都不愿意。”费玉华慢慢地说。

    赵海生点了点头,说:“这个。我清楚,孙老也和我说了,但是事情总是会有一个原因。比如说,你不愿意开分店,或者是因为怕影响老店的名声一毕竟分店的东西如果控制不好,那味道很可能就比不上老店的,又或者是开分店,可能资金的周转上没有办法支持,又或者是说别人给了资金了,当然就得合股,合股分掉的利润可能不是你看重的,但是关键是这样一来你就不能在管理上一个人说了算,开始的时候大家也许还能和平相处。但是时间长了,冲突就难免了,那个时候就麻烦事情一大堆了,”

    赵海生知道要想说服费玉华去开分店,那就必须先打消对方的顾虑,他现在也一时之间判断不了对方担心的是什么,所以也就把一些最可能的因素列举了出来,从而试图“试”出对方到底在担心什么。

    “我们这百东老店,就算开了分店,在味道上也绝对不可能存在问题。”费玉华在这方面倒是有着充足的信心,很肯定地说。

    赵海生知道费玉华这样说,那肯定是有着自己的自信,他也相信费玉华的话,因为这种百年老店是很讲究传承的人才的赔养的,现在只不过是开一个分店。所以在这方面应该不是费玉华所最担心的。既然对方担心的不是这个问题,那会是什么问题?资金?这种百年老店,到底家财多少,还真的很难说,但是不少那是肯定的,因此,也许资金也不会是费玉华所担心的问题。

    可是这样一来。他担心的是什么?一时之间,赵海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