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夜晚休讲鬼事

    白日莫道人非

    用尽天理人事

    难改定死如归

    新婚之夜,身着大红嫁衣、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娘子竟然悄无声息的上吊了,幸亏钟峥发现的及时,新娘子的脖子刚挂在绳套里,踢倒了脚下踩着的凳子,就被钟峥救了下来。

    没死成的新娘子痛哭流涕,跟钟峥说了自杀的原因。但至于那晚,她们说的是什么,人们都不得而知,甚至都没人知道,新娘子上吊的事情。

    不过第二天早上一切如常,钟家和赵家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尤其是钟峥的老娘,终于盼着自己儿子娶了媳妇,尽管人们都说,赵福禄的闺女脸上长了一块巴掌大的黑色胎记,是一张阴阳脸,但第二天早上新媳妇拜婆婆的时候,她的头发在前面垂了一缕,遮住了那半张脸,就这么看上去,的确特别的好看。

    再加上这儿媳妇过门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挽起袖子扎起围裙亲自下厨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饭,每一道菜都特别的和钟峥老娘的口味,看到如此贤惠的儿媳,她乐的合不拢嘴巴。

    日子飞快,很快就到了新婚第三天回门的日子,所谓三日回门,是指大婚之后的第三天早上,新娘子要带着姑爷回到自己的娘家省亲。娘家要准备酒席招待女婿和闺女。赵福禄视这个闺女如掌上明珠,虽然出嫁的婆家就在马路的对面,两家相聚不过三四十米,但这两天也十分的惦记。看到闺女回门,自然乐坏了。

    之前的那些年,他总是瞧不上钟峥的放荡不羁和孤傲,钟峥也不喜欢他的小肚鸡肠精于算计,但现在是翁婿的关系,之前的一切成见,自然烟消云散。

    赵福禄心里高兴,酒席宴上就没少喝酒,喝着喝着酒劲就上了头,赵福禄说起话来没了把门的。一直聊起了之前那些年来和钟峥之间发生的种种不快。要是放在之前,钟峥肯定会当场翻脸,可现在,他却一直笑着,并不搭话。

    吃过了饭,天到下午。两人要回家去了,赵福禄的老伴拉着她闺女的手,一个劲的淌眼泪,十分的不舍。

    两人回到家中,关上屋门,回想起酒席上赵福禄喝醉之后的那些言语,她的闺女心里不得劲,就想替她爹跟钟峥陪个不是,可钟峥却苦笑了笑,站起身来到窗子前面,背着手望着院子里的天空,好似自言自语的说:

    “人活着,是一件不易的事,原本他是有血光之灾的,结了这门亲事,一半是为了消灾解祸,他年纪大了,随他说些什么,都不要紧……”

    他的这一番话赵福禄的闺女并没有听懂,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说有血光之灾,本打算好好的问问,可想了想却低下了头,并没有多说什么。这与她的性格有关,从小他就是个老实本分的姑娘,既然嫁给了钟峥当了他的媳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凡事只要听他的就可以了,自然不必多问。

    钟峥转回身,看着眼前的妻子,两人虽已成亲两三天了,但钟峥如此的看着她,她仍旧有些害臊,低眉含首的不敢抬头。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里,白马城里再没发生什么异样的事情,前段时间打劫的那家大户并打死人家儿子的白马山上的土匪,再也没有进城惹祸端。保安队的刘队长带着人呼呼啦啦的在城里闹腾了一段时间,也根本没有看到土匪的影子。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平静的下来,可却并没有想到,就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竟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天刚擦黑的时候,吃过晚饭的人们,再次走上街头,现在是夏天,晚上的天气多少有些闷热,离睡觉的时候还早,人们就都喜欢上街来闲逛,顺便纳凉。

    街上的人多了,那些临街做生意的买卖铺户自然都点亮了灯。最热闹的仍旧是城中的茶馆。可说来奇怪的是,今天说书的宋先生来得稍微晚了一些,于是茶馆里的那些茶客便起哄,叫宋先生讲一个新鲜的故事,不要再讲那些大家伙都听过几十遍的老段子。

    宋先生微微的一笑,故作神秘的对大家伙说:

    “既然大家伙儿都这么说了,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新的,保证你们都没听过,所以说呀,今天来听我说书的您是最划算的,这个故事是一个世外高人教给我的,我也是第一次讲出来给大家伙听。您要是听着喜欢,就给在下捧个钱场,我好拿了这些钱,去孝敬那个高人……”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伙儿都来了兴致,纷纷让他快些讲出来。宋其山看大家伙儿的气氛高涨,知道今天晚上若是讲得精彩,肯定能多赚些钱,于是他拍了一下惊堂木……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