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洛阳的动乱,纷乱如麻,令人应接不暇。

    单说短短一年间,国家的年号从中平,先后换成光熹,昭宁,永汉,就能知道国家乱成什么样子。

    一年之内,一个大一统王朝换了四个年号,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曹昂在琅琊国,一直密切注意着洛阳的局势。

    直到袁绍出逃,董卓废立,曹昂心中一直悬着的那颗石头,突然落了地。这种感觉也不是开心,或者兴奋,而是一种对历史按原路发展而产生的如释重负。

    或许只有如此,才能让曹昂有一丝的安全感吧。

    洛阳的局势基本上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袁家已然是一败涂地,再无翻身的可能。对于曹昂来说,这个局面是他希望看到的。

    接下来便是诸侯讨董,群雄逐鹿了。

    在这条争霸的路上,曹昂已经尽可能地做了无数的准备,也能坦然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哪怕是失败。

    收到刘协登基的消息,曹昂便派张纮前往洛阳,代他朝拜天子。

    于曹昂来说,不管是刘辩还是刘协做天子,没多大区别。既然历史注定刘辩没有翻盘的可能,倒不如顺遂时事,还能讨刘协一个好。

    将来刘协在董卓、李傕等人手中有多困顿,便会多思念曹昂这个老师。

    当然曹昂派张纮前往徐州还有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获得徐州牧这个职务,否则曹昂便无法名正言顺地管理徐州。

    至于董卓会不会给,曹昂从不担心。

    曹昂相信董卓是个聪明人,让曹昂留在徐州,远比曹昂回朝跟他争权要好得多。而且有刘虞这个先例,曹昂以宰辅身份担任州牧,也不会引人诟病。

    曹昂对于董卓还是颇为忌惮的,既然董卓没几年好活,那又何必和董卓硬碰硬。所以曹昂希望张纮此番前往洛阳,能让自己和董卓之间,有一个脆弱的平衡,等自己彻底掌控徐州,便能进退自如了。

    送走张纮之后,曹昂便决定北上。

    随着冬天的到来,青徐黄巾已经有南下的趋势了,这一仗已就在眼前。

    百万流民,从来都在曹昂心中。

    曹昂亲自北上,留下郭嘉、乐进、杜畿三人镇守琅琊国。

    郭嘉希望跟随曹昂同行,毕竟做参谋比做国相省心多了。可惜郭嘉刚一开口,就让曹昂给堵了回去。

    想都别想!

    其实琅琊国文有乐进,武有杜畿,已经足够了,留下郭嘉主要是镇场子。

    单是曹昂手下第一谋士的身份,就能威慑住很大一部分人。

    曹昂北上,就恐琅琊国的这群豪强大族生事,乱了后方。

    尤其还有屯田事。

    而且郭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更换地方官员和国中属吏,尽可能地换成自己人。

    这件事以曹昂的身份不好做,越级管理,总是容易引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