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商人们有利可图,朝廷又多了一条税收的渠道。

    这就是赵烁的思路。

    可是赵烁还没有提出来。

    李彦回就直接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要刺激经济,首当其冲的便是鼓励民间商人经商的积极性。”

    “在此之前,要给他们减少交易时的繁琐流程,同时还要提升朝廷的权威跟公信力。”

    “所以微臣觉得,朝廷应当出一个引岸,以盐或者核心矿产铁为主。”

    “用这两样当做衡量白银的筹码,鼓励民间置换。”

    “朝廷可从中促成他们的交易,又有了很大的保障。”

    “如此既能增加国库盈收,也能极大的增加财政税收。”

    听听……

    李彦回不愧是李彦回!

    赵烁惊讶的眼前一亮,他没想到,这样的法子,在汴梁城内还有第二个人知晓。

    这个家伙,绝对是大宋崛起的栋梁之材啊!

    更是无双国士。

    赵烁对李彦回这个户部尚书刮目相看。

    已然将他当做了自己人。

    如今赵烁武将这边有李纲跟张叔夜,未来还有岳飞,韩世忠等人。

    可谓是大业可期。

    同理,他还需要振兴大宋经济的人才。

    因为自古帝王要成就万世霸业,想要一飞冲天,就不能缺少军事跟经济的双翼。

    两者少一翼,则无法冲天。

    如今的李彦回,还有军备司的鲁尼,这可都是天赐大宋的肱骨之臣,无双国士。

    大宋的文臣士大夫里面若是多这样的人才,便可对金国形成军事跟经济双重的吊打。

    到时候,还何惧那些蛮荒暴徒?

    “太尉,李爱卿的建议,你怎么看?”赵烁问道张叔夜。

    张叔夜目露欣赏的看向李彦回,点头赞同道:“老臣深感此法之妙,若是以此实行,必能振兴民间经济。”

    “依老臣多年在民间驻军的经验来说,地方的那些商贾们是很愿意遵从此法行商的。”

    “其实也不单单是商贾,如此一来老百姓家里有中充足过剩的粮食便可拿来兑换其他物资。”

    “朝廷的引岸做担保,确实能极大的提升我大宋的公信力。”

    “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

    “只是……”

    张叔夜言及于此,有些忧虑。

    赵烁问道:“太尉担心什么?”

    张叔夜皱眉说道:“老臣担心,如今金贼围城,所以天下商贾们敢不敢用朝廷的引岸。”

    “毕竟,很多人都害怕万一汴梁城破了,那引岸的担保就如同没有。”

    “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大概率那些精明的商人会处于观望的状态。”

    “若要高效的实行,恐怕得彻底让大家相信,汴梁城不会被金人攻克,才能缓和民间商人们的顾虑。”

    张叔夜的话,又说到点子上了。

    所以还是要让汴梁城内的军民都拥有击败金军的信心。

    赵烁安排李彦回去筹备引岸的事情。

    交给张叔夜一个任务。

    那就是抄卢德公和王达的家。

    大宋末年,这些贪生怕死的官员们肥的流油。

    这也是他们极力想要苟且偷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