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毕竟当时大臣们做不了皇帝,唯一想的就是享受富贵。

    福泽子孙。

    赵匡胤也有办法,给了他们想要的,并且给了免死铁卷。

    以至于大宋自他开始,就定下了不杀功臣的规矩。

    还别说,这个规矩保持了一百多年,直到昨天让赵烁给破了。

    但是,正是赵匡胤的开明跟大度,这才决定了他当朝时期,大宋风调雨顺,万众一心的格局。

    因为当时的大宋官员都认为,赵匡胤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们。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想要平定,那是要实打实的浴血奋战的。

    赵匡胤将危险自己一个人扛了,让兄弟们吃香喝辣,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份精神!

    这种活脱脱的帝王韭菜,史上真的是第一次见。

    而百姓私下里也称宋太祖为韭皇!

    当然这都是大宋野史里面笔墨不重的笑谈罢了。

    这事就叫杯酒释兵权。

    但是大家以为这就结束了,完美了。

    赵匡胤身边没了最令他辗转反侧的威胁,可他还不放心。

    于是,就发布诏书,定下了很多约束权臣的规矩。

    尤其是针对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更是采取了兵权分离的管理方式。

    以至于宋朝的军队,统帅大多是不懂得打仗的文官。

    即便文官想造反也不懂军事,没有指挥作战的才华,最终肯定不是太祖的对手。

    再加上,文官管理军队,那些真正能战的将领们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在旁边打酱油。

    英雄失去了用武之地,赵匡胤就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至于打仗?

    赵匡胤也有办法,专门制作了率军的秘制虎符。

    一旦大宋边境或者境内发生了战争,需要出兵干仗的时候。

    赵匡胤就在垂拱殿上集结文武百官,尤其是重点钦点几个印象中能打仗、打胜仗的武将。

    让武将带兵出战。

    无论战争的结果是胜还是败,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武将打完归来之后,必须第一时间把兵权交还给之前管理军队的文官。

    然后才能去面见陛下!

    与此同时,赵匡胤也照猫画虎把武将约束体系用在了文官身上。

    他组建了历史上第一套公务员系统。

    沿用的就是特别透明的交叉管理跟互相监督的制度。

    思维绝逼的超前。

    只不过当时的社会条件以及道德框架还不允许其发展成熟。

    但是在赵匡胤当政时期,硬生生的让官员们接受了。

    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

    这套系统,具体的操作办法就是,负责礼部的官员管理工部。

    工部的官员去管理兵部。

    兵部的轮换去礼部走走。

    户部的再去吏部逛一逛。

    吏部的没事做?那好办!

    去监督中书省,给个代理丞相做做。

    互相督促,互相进步嘛!

    不过这样的缺点,在后世几乎是暴露无遗。

    首先从军事层面看,直接决定了后期武将长期见不到士兵。

    士兵们也长期见不到他们的主将。

    隔着千里,互相歌唱着铁窗泪。

    那份心情,谁人能懂?

    时间一长,武将更换的节奏也快。

    到最后,兵不识将,将不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