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典籍当中,曾经多处记载了一种神秘的人形动物。《山海经》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枭阳,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

    古书中记载的这些像猿又像人的动物很像是今天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野人,他们是否同一种动物,这个传说中的动物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有关“野人”的传说,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的书籍中曾有过许多关于“野人”的记载和描述,仅“野人”的外号和别名就有几十种之多,如“山鬼”、“毛人”、“罴”、“擂”、“狒狒”等。当然,我们很难判断在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民间神话中,哪些是纯粹的信口开河,哪些是有根有据的事实。

    我国关于“野人”的记载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书上曾这样说过,周成王时,西南一相蕃国有人捉到一只狒狒(古代对“野人”的称呼之一)献给相蕃国国王。古书中对“野人”的描述与现代“野人”十分相像。著名诗人屈原也曾以酷似“野人”的动物为素材,写了一首《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苈兮带女箩,即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我们知道,屈原的老家就在现在湖北神农架南的秭归县,屈原笔下的"山鬼'与神农架的“野人”是一种巧合呢?还是真实的记录?唐朝、清朝也都有过关于“野人”的记载。神州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对“野人”的记载和传闻也都不一样。在西方,自古罗马时代就有关于“野人”的描绘,不过不知是否真的存在。

    1940年寒冬,东北某山头一个无名寺庙内,灯火通明,人声嘈杂。

    恰逢乱世,为了躲避战乱,人们流离失所,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的情况下,谁还能有心情去维护佛门的清静。失去香火的维济,部分僧众选择离开,随着炮火的逼近,仅存的几名僧侣

    也准备跟方丈告辞,准备避难去了。

    “方丈,你说句话啊。该怎么办?”几名僧侣聚集在大堂内焦急的等待。

    “呵呵,佛门乃清修之地,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无常迅速是绝不相待的,轮回路滑,望各自珍重!”面对辞行众僧,老方丈说完这句话,转过身开始细细的擦拭佛像,一点也不关心身后众人的感受。

    很快,僧人就三三两两的散了。刚才还充满生机的大堂中,瞬间寂然起来,只有那袅袅升起的香火在空气中弥散。

    空气似乎凝滞,只听见方丈擦拭佛像的轻微的声响。

    突然,方丈开口:“出来吧。”

    很快,从屋外走进一个身材魁梧雄壮的虬髯大汉,脸上有一道狰狞的伤疤,从左眼角斜切到嘴唇右边。

    “方丈,竟然你决定留在这里,还不如把拿东西交给我,我一路护送到安全的地方。”刀疤男杀气腾腾的逼近方丈。

    方丈依然一脸祥和:“世间万物讲究一个缘字,你何苦强求不属于自己的呢?”

    “老秃驴,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们平日吃的穿的不都是乡邻布施的,我现在是替那些乡民讨个公道,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刀疤男上去一脚踹翻一把椅子。

    大堂内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突然,一阵犬吠打破紧张的气氛,紧接着就是一阵脚步声,貌似来了不少人。

    “快点,把这里给我围起来。”只见大约一个中队的日军手持着火把冲了过来,把寺庙围个水泄不通。

    “李德全,是不是就是这里?”领头的日本军官是个细高个,说着蹩脚的中国话。

    旁边一个穿着灰大褂的男子正在点头哈腰的回到:“哈衣,太君。”

    回答完毕,李德全一溜小跑来到后面,“全部带上来。”

    只见那几个跑出去的僧人浑身是血的被拖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两个穿灰色大褂的老头,正惊恐的看着眼前的这一步。

    “皇军问话呢,是不是这里?”李德全早已经没有刚才的谄媚的神情,变得趾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