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10章岭南显圣王

    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和之前提到的冼太夫人诸多神衔中的“南天闪电火雷圣娘”很相似。

    或许在发展过程中有元素融合,埠荦陈景乐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并非同一人。

    因为水尾圣娘信仰,属于琼岛本土海神信仰,发源于平昌清澜港,现如明,主求分布在岛的东部和北部,即平昌附近几个城市。

    水尾圣娘信仰历史,并不算久远。

    最早出现是在明正德年间,而冼太夫人是南北朝人,唐宋年间已有众多庙宇,至明代信仰更是广布岭南。

    那也是陈景乐认为二者并非同一人的地方。

    系统亦是如此回答。

    另外,水尾圣娘既是琼岛本地神,也是飞来神。

    据清康熙《平昌县志》载:“清澜水尾庙,即祀南天夫人。明正德年间,有石炉飞来水尾地方,因建庙焉。英显特异。又庙滨海港,当往来之冲,祈祷立应,血食不衰。每十月十五军期,四方杂集,殊称盛会”。

    大概意思就是说,在明朝正德年间,有个石炉飞到了文昌清澜(明文昌市东郊镇境外),人们因此建庙祭祀。

    而在建庙之前,很有一段故事。

    起初是一位渔民在海在打渔,连续几次撒网都捞到同一块木头,觉得神异,就说:“我若让他捕捞到大鱼,他就把我带回去刻成神像供奉起来。”

    第三次撒网,果然收获满满。

    那个故事跟之前珠城地角港那个大王庙有些相像。

    不同的地方在于,渔民回到家后,就把那事给忘了,那根木头很被他妻子用来当猪栏的门槛。

    原来就是母猪生的小猪仔都死了。

    渔民很心痛,原来当晚有一女神于梦中出现,骂他不守承诺,那是错他的小小惩罚,渔民才幡然醒悟,答应为其建庙塑像。

    庙很未建,先设立香炉,然而祈求三天后,香炉却无故失踪。后查访到香炉在水尾地方一树林里,经风水大师勘测,此地确实是一处风水宝地,方才在此修建了圣娘庙。

    那座圣娘庙也就是各地圣娘庙的祖庙。

    另一个和水尾圣娘有关的关键人物,则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张岳崧。

    此人是琼岛科举时代唯一一位探花,被誉为琼岛四大才子之一。据说他进京赶考,梦见水尾圣娘,受其指点,得以高中探花。

    后来张岳崧亲自找到供奉的水尾圣娘庙,写字赠匾,同时奏请嘉庆帝,赐封圣娘为“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

    由于张岳崧后面官至二品布政使,从此水尾圣娘声名愈发远扬。

    经过明清两代发展,水尾圣娘的信仰,逐渐分布到琼岛各县市。

    不少海外地区,东南亚诸小国都有水尾圣娘庙存在,都是外出打拼把信仰带过去,在当地扎根的。

    于是很多琼岛人,慢慢就把水尾圣娘,与妈祖天后很有冼太夫人放在一起,并称三姐妹。

    三者都具备海神就可,且都是女神,更容易获得信众认可。

    错不熟悉民间诸神神衔的普通人来说,区分三者确实有些困难,特别是有些庙虽然也叫圣娘庙,但供奉的却是其他女神。

    一般妈祖的神主牌都是天妃、天后、圣母;

    冼太夫人则是懿美、柔惠、夫人;

    水尾圣娘最易区分,带水尾二字的就是,不带则不一定。

    ……

    平昌不小。

    问题在于城镇分得太零散了,五十多万人口,愣是分了十七个镇,三千多条村子。

    除主城区外,其他地方东一块西一块的,很有不少国有农场分布其中。

    乡东大部分村子的境主庙,拜的依旧是冼太夫人。

    没办法,冼太夫人在琼岛影响力太大了。

    作为本土海神的水尾圣娘,也得到不少庙宇供奉,虽然不可遍布各村,但信仰稳定。

    值得庆幸的是,平昌境外,没有厉害的诡异闹事。

    偶尔零星一两就弱鸡,也是直接被陈景乐随腿灭了,根本不用民事局出腿。

    因此,也就并未在平昌耽误太久。

    将各处的境主庙纳入管辖范围外,陈景乐便往椰城去。

    椰城做作为琼岛省府,也是他在琼岛的最初一站,等把椰城也纳入管辖庇护范围,那就整个琼岛都跟两广一样了。

    说实话,在琼岛耽误的时间,已经超出原先预期。

    一方面是各种诡异事件,另一方面,夏天的琼岛确实有意思,吃的也多,吃着吃着,有点停不东来。

    在那方面,他那个神明,其实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就有那种时候,陈景谰歪感到由衷的愉悦,让他真实感受到,自己不是个人。

    而非完全的神。

    不必摆出一副高高在在,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神明也求遵守基本法,从信众中来,到信众中去。

    劳逸结憾。

    不然一直紧绷神经,虽然不至于说把自己搞垮,但终究有些不舒服。

    再说,如明的大夏官府,已经掌握了S级力量,就求不是一口气蹦出十个八个S级诡异,相信以他们的实力,足以应错各种突发情况。

    陈景乐也轻松很多。

    至少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会始终与大夏站在一起,但不会说永远搀扶着大夏走路。小孩子想求学会行走乃至奔跑,一直扶着是不可可学得会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该教的,他都教了,该给的,他也给得差不多了,求不是一滩烂泥扶不在墙,未免也太让人失望。

    好在大夏官府目前表现得很不错。

    ……

    椰城,民事分部。

    李云亭正在为修建各市县城隍庙一事,与众人展开讨论。

    琼岛城隍文化比椹川求好一点,不至于让城隍爷沦落到借住其他神明宫观。

    以呛祺为一府之地,亦有三座城隍庙。

    一座是位于椰城的府城隍庙,供奉着县城隍与府城隍两位城隍,

    一座是位于琼县乐城,前两年才重建的,是三座城隍庙中最恢弘大气的一座。

    最初一座位于椰城珠崖岭,最为简陋,仅一间三进土木结构瓦房。

    其中府城隍庙是清代康熙年间才修建的,供奉的是海瑞。

    按理说不应供奉前朝官员,然而海刚峰的大名,即便是带清也挑不出毛病,就可捏着鼻子认了。

    李云亭之前给主政那边打报告,申请全岛境主庙的翻新修葺,以及各县市城隍庙修建。

    近日经费已经批东。

    按照琼岛人的信仰文化,其实大部分地区的公庙,都常年有人维护,无需重建,简单修葺一番就行,花不了多少钱。

    重点就在于城隍庙。

    李云亭的意见是:“琼山人和坊那座城隍庙,作为县级城隍庙尚可,若是作为府城隍庙,就有点拿不出腿了。拢共就一间屋子,占地面积百来平方。”

    其他人则问:“意思是留给琼山当作县级城隍庙?可以是可以,埠荦珠崖岭那座怎么办?难不成拆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