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没错,现在才发现儒家的礼,狗屁不通啊!”

    “若隐瞒犯罪不罚,那和犯罪有何区别?还是要讲法!”

    耳边众人的声音每多一分,戴丞相脸色就苍白一分。作为儒家大家,类似的问题他曾经想到过,可是他一向选择回避,不愿意直视。

    在男女授受不亲,他可以说服自己,是权宜之计。但在父亲杀人的这个问题上,他自己无法说服自己,说出他的答案。

    自古以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道德就是如此复杂,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身体微颤,戴丞相双眸彷徨着,从未如此憔悴。

    眼见议论声越来越大,最后他深吸了一口气,还是说出了他的答案:

    “孝为至善,百善孝为先,若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知孝敬,怎么渴望到他会爱天下人?舜,当放弃王位,带着他的父亲远走天涯,如此天下人和父亲便可相安无事,这就是我的答案。”

    戴丞相的话,霎时引起轩然大波。

    “逃跑?这不是包庇恶人吗?”

    “若舜王的父亲当真是无恶不作的坏人,当大义灭亲!”

    不少人义愤填膺,不屑戴丞相的话。

    世间哪有没有人的地方?舜,真以为跑到天涯海角,就能保证父亲不再伤害人?

    戴丞相岂能不知这个道理。

    现实里,是不可能逃跑的,但他更知道,礼不可坏,所以只能选择逃跑。如果这时候他选择大义灭亲,就是否定着孝,否定了他的礼。

    试想,子若能弑父,岂不是说臣能灭君,从此天下不是更混乱不堪。

    如此一来,乱世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戴丞相袖中双拳握了起来,迎着众人质疑的目光,心中无比坦然。

    他知道,他在强词夺理。

    舜带父亲出逃,在道理上难以说通,别人或许会误会曲解他的本意,甚至唾弃笑话他,说他只是重视亲情,不懂公正。

    沉默,或许才是此题的出路。

    但为了天下太平的理想,他不会放弃礼治,情愿做那虚伪君子,也不愿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他不能纵容他人,可以靠着百般借口,谋取王位富贵,上演着臣弑君、子弑父的一幕幕惨剧。

    因为仁,在他心中。

    赵安听了戴丞相的话,也是惊诧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