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海面上,顾蔚阳裹在一袭红色老虎头披风里,乖乖趴在妈妈肩膀上,用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看着蔚蓝的大海和海面上的海鸟。

    穆冰莹低头亲了亲儿子柔软的脸颊,“阳阳,是不是还记得回家的路?”

    顾蔚阳伸出圆鼓鼓的小拳头,想把披风帽子摘下来,结果胳膊才刚举起来,就被妈妈按了下去。

    “海风太凉了,冻着了要喝叶爷爷给的苦药药。”

    一听到苦药药,顾蔚阳缩回小手不动了,他最怕喝药药了。

    看着儿子老实乖巧的样子,穆冰莹嘴角上扬,抱着孩子,教他认识海面上的飞鸟,教他认识灯塔,教他辨识回家的路,尽管阳阳听不太懂,她也说的很详细细致。

    到了熟悉的码头,炊事班的周班长,帮忙拎东西接她们下船。

    “全岛战士都出发去南疆了,团长安排我代为值班守岗。”周班长留下人继续站岗,帮着拎东西送回大院,一路上跟穆冰莹说了很多近况。

    “傅景萧和穆炎各自带了一个组,跟着克吉和瓦尔分批出发,一队去了云省,一队去了桂省,是在十二月中走的,团长又陆陆续续派了好几队出去,最后在这个月三号早上,跟曹政委一起带上今年下半年刚选出来的新战士走了。”

    知道顾长逸确切出发时间门,穆冰莹点了点头,“那岛上一个战士都不剩下了?”

    “一个都不剩,全走了,叶丰院长也亲自带领医疗队前往最前线。”周班长拍了拍自己的伤腿,“我们炊事班的人也都跟着去了,我要不是这条腿伤了,肯定也得亲自去教训那些王八羔子。”

    穆冰莹一路走到大院,岛上的冷清,还真让她有些不习惯,以前一下岛,明里暗里有很多战士驻守,路上还有供销社的运输车来来往往,家属孩子们遍地跑,里面施工队也是抬着沙子,推着砖头忙活,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声音。

    现在就好像活力全都被南疆战场抽走了。

    一直进了大院,才听到人声。

    “一天天不打你十八遍,你皮痒得很!我让你跑!”

    随着柳翠霞的骂声传出来,长高一截的大宇窜入视线,一抬头看到穆冰莹,两脚顿时急刹车,溅起一片沙尘,“小婶!小婶你回来了!”

    “大宇,你都长这么高了。”穆冰莹笑看眼前的孩子,话音刚落,又对上刚追出来的柳翠霞视线,“柳姐,你看起来精神很足啊。”

    柳翠霞拨了拨额前的头发,一脸惊喜看着穆冰莹,“小穆!你回来了!怎么回来的这么突然!”

    “谁回来了?!”

    张婉的声音从院子里传出来,下一秒,凌乱的脚步声跟着响起。

    手里还拿着擀面杖的张婉,急吼吼从院子里跑出来,看到穆冰莹脚步一顿,“哎呀”了一声,脚步加快跑过来,后面还跟着一长串萝卜头。

    “怎么突然就回来了,也没提前说一声啊!”

    张婉跑到穆冰莹面前的时候,阿依和芝莉也出现在视野里,两人又都怀孕了,眼神同样是充满了惊喜。

    接着,朱艳和他们家的大年小年,也跑出来了。

    高师长家的大门跟着打开,挺着肚子的李如,探头出来,看到穆冰莹一怔,下一秒就跟着大家一起走出来。

    很快,穆冰莹几个人就被大家伙团团围住,七嘴八舌问着她问题,都是些类似的问题,什么怎么突然回来了,什么时候放假的,又是几号到的珠市,知不知道他们都上战场了。

    穆冰莹回答几句,觉得站在这里说个没完,便抬脚往家门口走去。

    幸好一进大院第一栋房子就是她们的家,能够直接开门进去,房子要是在最里面,这一段路没个一个小时,是走不完的。

    “阳阳,我们到家了。”

    穆冰莹把儿子放下,揭开他头上的披风,理了理他的厚外套,母子俩一起抬头看着房子。

    虽然顾长逸不在家,她也不在家,但是房子很干净整洁,几乎没有一片树叶,菜园里的菜也是绿油油的,没有任何枯萎的迹象,葡萄藤冬季没了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木架,两根老藤卧在下面。

    推开大门,依然是干净整洁,摆设照着她以前的习惯,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潮湿之气,说明每天都有人通风。

    “顾团长走之前,特地把钥匙给我了,让我们几个有空多来家里看看电视,电视我们是没什么心情看,就每天过来给你打扫一遍,晒晒被子什么的。”张婉蹲在顾蔚阳面前,一脸稀奇:“蔚阳长得这么好看呢,比小姑娘还要好看,长大能跟他二叔比了。”

    顾蔚阳回到家里,没有任何不适,眼珠子转来转去,比他妈妈检查的还要仔细,似乎知道这里才是真正的家,走了半年,一点儿都没忘记,还记得很清楚。

    “精神气还是像顾团长,一看就是能文能武的军干部料,不像他二叔身上文气偏重。”柳翠霞也蹲在顾蔚阳身边看着他。

    “孩子一进门就这么老实,真省心,不照岛上这几个孩子,一会儿不看着,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朱艳看着顾蔚阳,比看着自己家两个儿子还要欢喜,岛上孩子都晒得黑黢黢的,每天在海边地上打滚,成天没个干净样,看着顾蔚阳白嫩嫩,软乎乎,忍不住上手去握住他的小手,“阳阳,还记得婶不?跟婶回家拿肉饺子吃好不好?”

    “妈,你跟想偷孩子一样。”

    从小就跟穆冰莹亲,最喜欢穆冰莹的大年吐槽。

    穆冰莹轻笑出声,脱掉身上的厚外套,卷起袖子,“小慧,看看家里还有什么吃的,我们歇一歇做晚饭。”

    “好,我,去看。”

    罗慧一出声,热闹的气氛一顿,接着家属们的注意力又转到了她身上,再次七嘴八舌问着:

    “哎呀妈呀,小慧会说话啦!”

    “声音还很好听呢!这去了首都,还真治疗了哑病!”

    “哪止治好了哑病,这人也胖了白了,模样看着也俊多了。”

    “还多了一些小穆身上的书香气,看来去首都,这认字没停下来!”

    “怎么小穆走了半年,跟着去的人一个个变化都这么大,我们就跟停在原地不动似的。”

    穆冰莹忍不住又笑出声,回到家里,见到岛上家属们到底是不一样,整个人身心都变得轻松,笑道:

    “我能有什么变化,主要是孩子,正卡在学讲话学走路的时候去首都了,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天一个样,有变化不是很正常,小慧以前在乡下是尽吃苦受罪了,养一养有变化也很正常,你们别一惊一乍的,搞得像是十年没见面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半年不见可不就是小十年了,我也是上过学的人!”张婉一脸腻歪,“行了,别看了,顾团长都走半个月了,能留下什么东西,米面怕生虫都给我们了,就剩下地里的菜和后院的鸡,现杀还不够折腾的,我做了手擀面,炒了螺肉做浇头,还想吃什么跟我说,我给你整。”

    “我煲了鸡汤。”坐在椅子上盯着顾蔚阳看的李如道:“晚上准备煮点挂面,孩子正好能吃。”

    一看到顾蔚阳,李如就移不开眼了,肚子里孩子要能长得有顾蔚阳一半好看,她就心满意足了。

    都说怀孕期间门要多看看好看的小孩子,她可得多盯着顾蔚阳看看。

    “我晚上包的肉饺子。”朱艳指挥大年,“去给你小婶盛一碗过来。”

    “我蒸的馒头,还炒了萝卜干,煮的玉米稀饭,等下给你送些过来。”

    柳翠霞一说完,张婉就在她身后撇嘴,眼神暗示穆冰莹,意思看看,这么久了还是这个抠门样。

    穆冰莹笑出声,心里觉得温暖,“去到首都就没怎么吃过腌菜,正想这一口,谢谢大家,我就不客气了。”

    于是,三个人的晚饭,没有开火,也吃得非常丰盛。

    穆冰莹吃的鸡汤配辣炒螺肉手擀面,鸡鸭鱼肉,罗慧都不觉得新鲜了,她选择吃的是馒头稀饭萝卜干,顾蔚阳吃得朱艳给的肉饺子,喝了小半碗鸡汤。

    小家伙吃饭的时候被一堆人围着,岛上几个跟他差不多时间门出生的孩子,有些还不能独自吃饭,有些会拿勺子了,但吃得慢慢吞吞,注意力容易分散,还有些顿顿都要被家里老人追着喂。

    顾蔚阳一被妈妈端好了饭碗,就拿起勺子一口一口往嘴里塞,吃的小嘴鼓鼓地,一点儿都不用人操心,让大人们看着更高兴了,围着他一边夸,一边教育自家孩子。

    最后岛上几个差不多的孩子都端着碗安排在了,和顾蔚阳同一个桌子上。

    小孩子们看到顾蔚阳被夸,一个个都变得跟平时不一样了,学着顾蔚阳拿勺子,一口一口按照他的节奏吃光了晚饭。

    家里院子响起一阵阵大人的夸赞声和笑声,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多钟,才散去。

    宿舍楼那边几乎都空了,穆冰莹没让罗慧过去住,直接让她住到了斜对面房间门。

    拿毛巾把楼上的床铺柜子桌子,都擦了一遍,又把孩子哄睡了,穆冰莹才走到厨房,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了顾长逸留给她的信。

    信里内容仍然是日常琐碎叮咛,没有提到跟战争有关的事,只是在最后写到了,他手里的存折放在了家里的保险箱,如果有意外,让她不要拒绝组织的安排,但不要向组织索要任何东西。

    穆冰莹能从这封信里看出顾长逸对战争的平和,不是他以前出任务那样的自信,也没有一般人对战的担忧忐忑,像是做好了周全的准备,迎接未知,绝不后退。

    这种平和让她有些陌生,军人顾长逸一直是所向披靡,无可匹敌的,他每次提到跟工作有关的事,浑身都是充满了自信,他慑人气场之下的底气,也是来源于那样的自信。

    穆冰莹把这封信读了三遍,看似平和,实则怪异的感觉愈来愈浓烈,不禁开始思考,是这场战争不像报纸说的那样有底气,还是顾长逸个人心态出了问题。

    亦或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顾长逸看淡了,所以以一个平和的状态去面对?

    昏黄的台灯下,穆冰莹拿着信纸看得出神。

    想到了顾长逸刚知道她怀孕时的震惊,震惊不奇怪,奇怪的是那一刻从他身上感受到的丝丝惶恐,以及事后整个孕期,他“如履薄冰”般嘘寒问暖的紧张状态。

    她从没有想过有什么不对,大部分人对待孕妇都是小心翼翼,唯恐孕妇有哪里不适的状态,顾长逸本来就紧张她,她原来身体又不太好,更紧张些,也不奇怪。

    但穆冰莹此时此刻总觉得,应该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一定能深挖出一些隐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