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饭桌上宁墨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宁家父子三人都有片刻的怔住。

    心想宁墨这受到的刺激不小啊,看来文学没办法抚慰她内心的伤痛了,只能靠搞事业走女强人道路才会内心好受一点了。

    不得不说,宁墨这一世的家人依旧是非常好。宁母早年间伤了身子,将女儿养到五岁时就撒手人寰了,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小女儿。

    宁峰也算是难得的痴情人,妻子死后一直没有再娶,好在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宁峰就费尽心力将女儿抚养长大,什么都想给女儿最好的。

    对于女儿,宁峰更没有什么用她换取家族利益的想法。将家族的命运全都赖到一个弱女子身上,还美名其曰是什么享受了家族的资源就要做出牺牲,他宁家可没有这样的道理!

    因此,在听到宁墨想去家族企业学习时,宁家父子的反应不是女儿(妹妹)要夺权或是争家产,而是第一时间关心女儿的心情是不是不太好。

    宁墨平素就是个感情内敛的人,但是面对三个男人的看重和关心,还是莫名有点感动,也让她明白了为什么原主心愿里最重要的就是这家人。

    既然要让家人过得幸福,那么守护好家族的企业只是第一步。

    宁家虽然是做食品业实业,但是由于国内百姓大都民不聊生,只能将加工的食品卖给那些有资产的土豪地主,好一点的能够出口国外,但是要经过层层关税,最后利润也很低。每年倒是有和军阀的生意,但几乎都是半卖半送。

    哪怕宁墨对经济没有那么了解,也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按照历史发展,等过几年国外势力割据殖民,国家的实业发展将会更加困难。

    而目前只有几年的时间,一定要尽快地强大起来!筆趣庫

    于是宁墨说去学习,真的就是每天跟着宁启到办公室,观摩宁启如何和股东、掌柜们开会,如何去工厂实地管理生产,如何认真把控原料的采购和食物的出厂。

    不过只学这个还是不够,宁墨还向宁承出过国的朋友借了几本经济学方面的书,认真地阅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宁家父子看着宁墨每天过得十分充实,也放下心来,终于女儿(妹妹)走出了阴影,虽然累的都有点消瘦了,那也比吃爱情的亏要强啊!

    在企业学习的期间,宁墨也没有落下投稿的速度。反而因为在工厂的亲身经历,让宁墨对底层人民的遭遇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受逍遥山人的带动和启发,一大批新青年都开始撰写批判旧社会的杂文、评论。

    而这时,宁墨又有了新的想法。以工厂里那些被家人卖进来的包身女工为灵感,宁墨开始在报纸上连载一篇长篇纪实小说,名字就叫《她们》。

    而当文坛正期待着逍遥山人更好的作品时,没想到他转头写起了小说,还是以什么《她们》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