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倭寇侵犯浙东,最常祸害的地方就是台州象山一带,只有两次攻打到宁波府的,而这一次倭寇人数众多,而且势如破竹,宁波府危在旦夕。

    陈惇霍然站起来:“宁波若破城,则距离绍兴不过一日之路程,距离杭州不过二日!”

    “历来倭寇没有打到绍兴的,”朱九道:“最多劫掠过上虞就退了,绍兴是杭州门户,距离省会又近,他们也害怕都司派大军赶来,逃避不及。”

    “那现在都司是谁主事?”陈惇问道。

    “浙江都指挥使早在三月的时候病故了,朝廷一直没有任命新的指挥使。”朱九摇头道:“而且每逢战时,朝廷临时命将,并非都司指挥作战。”

    陈惇一怔,道:“那朝廷派了谁来?”

    “命佥都御史王忬提督军务,巡视浙江,”朱九消息灵通,道:“他本人正从山东赶来,明日就能抵达杭州。”

    “王忬?”陈惇道:“他儿子是王世贞?”

    “对,才子嘛,”朱九道:“王忬是赵贞吉推荐的人选,都督信中说其人有才,足以任事。”

    陈惇略略放下了心,却仍然道:“九爷,我想回绍兴,可以吗?”

    “不行。”朱九一口回绝道:“现在除了杭州,浙省哪儿都不太平。你就安心呆在这里,写你的故事。”

    “我的故事已经写完了,你信不信就是拿榔头砸开我的头,也写不出一个字了。”陈惇道:“我在这里是安全,可我爹我妹的安全没有保障,我担心他们,总得回去看看吧。”

    “都说了倭寇不会过绍兴,”朱九道:“就算绍兴出了事,你一个人去也无济于事。”

    陈惇默不作声,良久道:“怎么能以以往的经验,来对待眼前发生的事儿呢?以前是没有打到过绍兴,又如何能确保这一次也打不到绍兴城下呢?”

    就在陈惇为绍兴心焦的时候,杭州三司终于迎来了王忬,王忬一接到任命,就马不停蹄从山东赶来,而且他在赶来的途中,还上疏朝廷,将在福建的俞大猷调任来浙江,还请求朝廷赦免卢镗的罪过,并予以任用。此时的大堂之内,人才济济,若是叫陈惇来看,必是会惊叹明朝中期的抗倭名将,竟有大半都聚集在此了。

    且看王忬左下手之人,正是刚被朝廷赦免的卢镗,此人从一名世袭千户做起,身经百战,斩倭寇千人,当年协助朱纨平定闵浙倭患,却被陈九德参奏“党纨擅杀,宜置于理”,朱纨含冤自杀,卢镗被逮捕入狱革职,在狱中待了一年半的时间,方才因为王忬的奏疏,复出任用。

    再看王忬右下首之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将俞大猷了,能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能在史书中留下光辉的名字,本身就说明了他的不凡。

    另有一人名叫汤克宽,此人不似卢镗、俞大猷出身世袭百户,他本身出身将门,熟知兵法屡立战功,他在浙江任参将,倭寇初起,他在浙江与金山卫、崇明、宝山等地御敌有功,王忬一来,也是立刻召集他来到杭州,共商御敌之策。

    “倭寇猖獗,”王忬环视一圈,沉声道:“大掠定海、象山,台州危在旦夕,天子震怒,特令本官巡视浙江,遣兵御敌。自嘉靖二十五年以来,倭患日烈,已从沿海蔓延至闽、浙、粤等省腹地,如今竟打出万人旗号来,往来深入浙江,如入无人之地——就问你等食君之禄的官员,问心有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