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盛夏时节,本应该是丝绸商人紧迫的求购生丝季节。因为生丝为每年第一季春蚕出产的丝绸质量最好!

    然而在朝廷一声海禁的指令下,过对生丝趋之若鹜的海商们;现在看到丝栈老板要么开还很低的价格,要么说还要在观望下。

    以至于生丝价格暴跌!

    从韩宇在杭州送来的消息来看,当地的生丝价格由原来的75两100斤,下跌到60两100斤。

    生丝价格暴跌,丝栈老板们也不愿意在下乡去收农户家的生丝。

    而在江南核心地区的杭嘉湖苏松这五个府,又是丝绸的重要产地,老百姓辛辛苦苦的养蚕缫丝,最后竟然卖不出去搞得老百姓也开始怨声载道。

    生丝价格大跌而且还滞销,这对赵涛来说是大好事,他还放开手脚大量收购准备年后去濠镜澳大赚一票!

    为此李小海去了松江的上海县;王大富住扎在宁波府;甘子琪更是去了南京收购生丝,更有吴怀宝也在浙南闽北帮助赵涛收购。

    同时大力推销临海镇水力纺织机出产的,质优价廉的机制棉布。

    还是盛夏,赵涛在临海镇议事厅花圃实验性种植的玉米和红薯都成熟了,他再次把在家的兄弟们都给请来,看看异域粮食的出产量。

    红薯和玉米赵涛都只种了一分地而已,而就是这区区各一分地,玉米的产量居然也有70斤上下,而红薯更是高达120斤之多。www.

    杨大发说这两种要是都能吃的话,产量非常可观。

    “味道如何?”许云山也是很感兴趣。

    这是关键点!

    赵涛还给大家解释,玉米要磨成粉煮熟了吃,可以烧粥也可以蒸馒头还可以摊饼。红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

    他还挑了个小个子的红薯,洗干净之后当着众人的面大口咬着吃。

    这是白心红薯,吃口又脆又甜,嚼着还能嘎吱嘎吱的响声。

    “也给我尝尝味道!”李小海也洗了个红薯尝试起来。

    这家伙只吃了两口就夸红薯味道不错,甜甜的还很好吃!

    有了示范纷纷拿了尝试起来,果然味道非常好。

    大家都坐在地上边吃边说,赵云楼还盘算起来。他说玉米的亩产量能达到六七百斤,这已经远远的超过种水稻的产量。

    红薯的产量更是厉害,种一亩地的红薯就等于两亩半水稻,这太划算了!

    赵云楼的意思是,不久的将来临海镇总是要从大陆吸收人口的,而这些人口流入进来半年内都在白吃白喝。

    “把玉米红薯送他们当饭吃不是很好嘛,还能省下不少钱!”

    赵涛想到今后大明先是从北方开始动荡,自己可以吸收大量流民,赵云楼的建议可行!

    后世小时候吃玉米糊糊红薯干,他的记忆深刻!

    “老赵,这玉米红薯的事就交给你如何,现在还能在种一季。”

    “在下非常愿意!”

    当听说红薯玉米不挑土地,就是山坡也可以种植,这下连赵乘风洪苦根这两位老一辈人也高兴不已。

    再接到韩宇从杭州发来的消息,争夺阁老失败的钱谦益已经从京城返回南京,赵涛还抽空给他写封信,就是简单的问候下继续保持关系。

    南京;几天后,钱谦益从马香兰转来赵涛的信件,他还非常惊奇。尤其是赵涛还送他一对市面上很昂贵的西洋蓝色玻璃瓶子!

    冷暖自知。钱谦益是灰溜溜的被赶回南京,远在海上的赵涛居然在此时给自己来信,可见他并不是是个趋炎附势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