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5章    龙凤呈祥!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前。

    四爷跪在大殿前,康熙高坐殿上。

    殿内只二人,再无旁人。

    连皇帝的心腹梁九公都被撵了出去。

    “朕的老四,到是个好福气的。”

    “儿臣不敢。”

    “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儿臣不敢。”

    “朕老啦,恍惚忆起当年,你是跟老大十三一起拜得师。

    如今老大看着,到是比十四还要年轻些,十三也是龙精虎猛……到是你,看着比老八老上许多。”

    “……”

    “朕本以为,你是个好的。

    没想到,到是给朕带来了龙子凤孙。

    龙子凤孙,呵呵,龙凤。

    老四啊,你可是也觉得,这是天意?”

    “儿臣不敢。”

    “朕这个孙儿是个有大福气的。”

    康熙脸上在笑,眼底也在笑。

    他当了五十年的皇帝,到如今,所有成年皇子都盯着他这个位置,太子废了又立,立了又废……儿子们个个狼子野心。

    这位置,他却是不愿意传下去的。

    在他的眼里,这些皇子,没有一个是合格的。

    现在,这个异像虽让他心惊,却也找到了借口。

    “待弘历满月了,就送到宫里来吧。”

    等这个孙子长大,怎么也要再二十年。

    他若是做七十年皇帝,只这一点,就足以成为史上之最。

    四爷连想也没想,直接谢恩。

    康熙看着这个越发沉默的四儿子,十几年了,他从来没有看过这个儿子笑过、怒过、怨过、恨过。

    不论是他还是德妃,做了什么,他从来都是这么一幅模样。

    冷冰冰的,好似人人欠了他什么一样。

    好似所有他都知道,但他从来不在意。

    无喜无怒,无悲无忧。

    一年到头除了办差,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庙里念经。

    顺带的,连他的嫡长子都大多待在庙里……这也让他,越发的看不透这个儿子。

    身为帝王,他固然不喜欢那些有着狼子野心的儿子,可这么一个看不透的儿子,他也很不喜欢。

    “老四,你可恨朕?”

    “儿臣不敢。”

    “哼!不敢,除了不敢,你还会说什么?”

    “儿臣不敢。”

    “……”康熙阴森森的视线瞪着他,干脆的拿过折子,慢慢的批起来。

    至于四爷,皇帝不叫起,他自然只能跪着。

    过了许久,皇帝突的摔了个折子到他面前:“天降祥瑞,福佑大清。

    朕的老四,好大的福气啊!!”

    “儿臣不敢。”

    四爷从头到尾,除了这四字,再不愿多说旁的。

    他也只是不敢,而不是不能,不愿,不想……他自知,他的实力,比老大比十三更高。

    他也有自信,这帝王之位,舍他其谁?

    如今,他不说他是权倾朝野,可在外面,早已握住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他只是不敢,逆君、弑父,全都是他承受不了的业。

    至于其他的,他不在意。

    龙凤?

    那是他跟宜儿的宠物,弘历,一个随时可以被抹去的假货罢了。

    至于其他人……他早已不放在眼里,鸿鹄焉会在意燕雀的挑衅?

    只是,他这么久未归,不知宜儿可有好好休息,可有好好吃饭,不会又不声不响的走了吧?

    想到这里,他到底是有些急了。

    可这一次的事,已然掳了皇阿玛的逆鳞,不让他折腾一回,以后还是麻烦。

    “朕的这些臣子啊,个个都是好眼色。”

    又一个折子摔到四爷面前。

    四爷只是扫了一眼,竟是要立他为太子的折子。

    这种东西,一看就知道是他的那些兄弟的手段。

    也许,他的皇阿玛也推波助澜了些。

    四爷心中冷哼,把折子的名字记了下来。

    依旧是万金油:“儿臣不敢。”

    父子两就这么一个坐一个跪,不时的,坐着的摔个东西下来,跪着的就来一句“儿臣不敢。”

    一折腾,就折腾了大半天。

    静宜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个情形。

    隐身来到四爷身边,直接靠在他身上。

    四爷僵了一下,随即便是暗喜。

    宜儿没走,还找来了。

    心立时便安定了。

    静宜掐着他的腰间的肉,狠狠的拧了下来。

    “用替身。”

    四爷勾了勾嘴角,在静宜放出一个小型的幻阵时,直接放出替身。

    撤了幻阵,两人一起隐了身,直接就出了乾清宫。

    也不去远处,直接就上了乾清宫的屋顶上。

    直接放出飞舟,开启隐身阵法。

    “怎么那么傻呢?”

    “他到底是我皇父。”

    可不是,就算是还因果,欠皇帝的也是难还的。

    不像武静宜的父皇,给他们足够的财富的权势,很容易就还清了。

    可皇帝呢?

    天下都是他的,权势也是他最大……如果数字化的话,这份因果,一定是个天文数字,永远都还不清。

    “已经康熙五十年了,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