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待从齐府出来,常氏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

    齐家哥儿那边算是有了个说法,就等着齐家的回信了。

    廖家哥儿那边还得再探一探。虽然侯爷说了廖家比之齐家更适合卉瑜,可是女子嫁人就如同再生,不光要看家庭,还得看哥儿本人。

    又想到因着四房秘辛,卉瑜婚事上不免委屈,更要在能挑选的范围内把好关了……

    既是这么想着,常氏打算一鼓作气,到三房走一趟。

    常氏一来,三房上上下下简直就是鸡飞狗跳,周氏一会吩咐从库房拿了好茶出来,一会儿又命厨房端点新作的点心,又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仪容仪表,方才赶到二门外迎接常氏。

    常氏下了车,也没与周氏多说,便进了三房的厅堂。

    周氏看着常氏一脸淡然喝着茶水,心里也琢磨不出来常氏的来意,只得小心翼翼陪笑道:“这是我娘家兄弟前些时日送过来的新茶,大嫂觉得味道如何?要是觉得尚可入口,我这还有许多,要不给大嫂送点?”

    常氏不置可否,道:“我也不是那爱品茶的,搁我那也是浪费。”又道:“明哥儿可是在家里?”

    周氏一惊,怎么突然想起明哥儿来?莫不是有那爱嚼舌根的去常氏那里告状?又想了想这段时日也没敢苛待明哥儿,就连着从姨娘也是好生养着,思来想去,理不出头绪,只得先道:“哥儿每日上午上学堂,这会子也不知回来了没?”

    常氏听了眉头一皱,道:“你这做母亲的,连儿子下学了没也不知道,平日里是怎么照顾孩子的?”

    周氏被批评,也不敢辩解,只说道:“是我疏忽了,以后一定会多注意。”又叫了身边的妈妈,道:“容嬷嬷,你去看看哥儿回来了没。”

    没待容嬷嬷答应,常氏喊住了道:“别急,我也好久没见明哥儿了,你带了我去看看明哥儿。”

    周氏大惊,道:“怎么敢劳烦大嫂亲自去看他,应该让明哥儿过来给大嫂请安才对。”

    常氏却是摆了摆手,道:“哥儿上学也辛苦,何必让他跑这一趟,拢共也没多远,我过去一趟便可。”又对着周氏道:“你也不用跟着,让人带路就行,忙你自己的吧。”

    周氏看常氏也不让自己跟着,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直打鼓,嘴上也不敢多说什么,便让容嬷嬷带了常氏去楚明的院子。

    楚明是刚下学回来,常氏过来看见楚明一身汗水,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不禁想起了楚朝小的时候,便道:“也不知你刚下学,就匆匆过来了,先去洗漱换身衣服,这湿答答的容易受风感冒。”

    楚明应了声,就赶紧先去换衣服了。

    待楚明更衣出来,常氏循例仍是问了学习如何、身体怎么样诸如此类的,楚明都一一回答了。

    常氏又问道:“你们学堂上都有哪些人家的哥儿?平日里谁学得好些?”

    楚明也不知常氏问这个是何意,就老老实实把学堂的情况说了。

    常氏又道:“那廖家哥儿是只在丹青上有造诣?”

    楚明想了想,道:“廖尚兄天资聪颖,对丹青颇有兴趣,其他课业倒是也学的不错的。”

    爱好丹青,说好听点是多才多艺,难听点就是不务正业,按着廖家的家底,廖尚这般志趣可是供养不起的。常氏又问道:“要是明年参加科举,你们学堂能有几人有望金榜题名?”

    楚明道:“若是论起举业,齐鹏兄应该是最有把握的。”

    那也就是说廖尚举业上也未必能有希望,这倒是符合侯爷的要求。只是不知人如何,改日还得寻个机会亲自见一见方可放心。

    常氏了解了廖尚的信息,也不多停留,叮嘱了楚明几句便走了。

    容嬷嬷向周氏学舌,把常氏在楚明屋里的情况说了一遍。

    周氏心里转了几个弯,这般问着年轻男子的情况,莫不是要相看?再一想丹瑜眼见着年底就及笄,是该议亲了。

    与容嬷嬷嘀咕了一番,越发觉得就是给丹瑜议亲了。

    内宅院里,最不缺的就是传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