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九月十三日,早上辰时。

  一阵微风拂过,城墙上负责值守的军士们身上的衣甲随风飘起,数柄旌旗在半空中轻轻地舞动着。

  此时的洛阳西门,人声鼎沸,一道车马队伍停在城外,绵延百步之远,上十辆大车依次停好,马夫手里执着长鞭,神情肃穆,随时等待着开拔的命令。

  “李博士,这些天呆在洛阳多有叨扰,往来通报董公号命的时候,也给博士添了不少的麻烦,叔仁在此谢过。”

  随着送行的队伍走出城门楼,刘瑁朝身侧的李儒拜道。

  李儒笑着摆了摆手:“刘镇西此回益州,又是要经别数月,其间车马劳顿,才是多有辛苦。至于我嘛,做这些事情,都是份内之举。”

  “对了,我这有些东西,你且收好。”说着,李儒唤来一名西凉军士,从兵卒的手里接过了两个用黄布包裹着的楠木匣子。

  “这是什么?”

  “这一个匣子里装的是你镇西将军的印绶和通关凉州的知谕文书。有了这两样东西,你通过凉州的时候,各地官府都会有所接待,到时候行路想必也会快上不少。”

  李儒顿了顿,又指向另外一个匣子,道:“至于这个,里面装的是令尊刘益州的蜀侯印和一条陛下亲赐的蟒纹玉带。”

  刘瑁接过两个匣子,拱手又是一礼:“多谢陛下圣恩,多谢董公。”

  “好了,儒这边还有事情,也不便再耽误刘镇西,刘镇西这便上路即是。”

  刘瑁点头称是,纵身上了车驾,然后喝起车马队伍,便一路向西而去。

  这次车马走得极快,还未等太阳落山,只三四个时辰之后,刘瑁一行就越过谷城,来到了函谷关下。

  函谷关是洛阳西边的第一雄关,横堑在河南尹和弘农郡之间。作为由西入洛的唯一陆路选择,函谷关四周山林并起,树茂丛密,道路艰险程度直比蜀道。

  趁着甘宁拿诏谕文书去和函谷关守将交涉的空档,刘瑁和面向而坐的贾诩聊了起来。

  自离开洛阳之后,贾诩就是一副轻松惬意的样子。倚在车厢的窗边,一只手撑着额头,不停地打着瞌睡,直到现在到了函谷关,车马原地停住,他才慢慢清醒过来。

  “使君,现在且到何处?”

  贾诩神色慵懒,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打着哈欠问道。

  刘瑁回道:“已经到函谷关,马上出河南尹。”

  “哦,这么快。”贾诩从车窗探出头,往外望了望。

  “对了使君,我今早在队伍里看到太傅家幼子袁湛。”

  从窗边缩回身子,贾诩又接连打了两个哈欠。

  刘瑁点了点头:“前几日袁太傅助我在宫中办成了一件事,按照袁次阳的要求,作为回报我得带袁湛离开洛阳去益州。”

  “可是去南宫见了废帝?”贾诩稍微收敛了点神情,掸了掸衣裳,不动声色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