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只是可惜,在慕尚临将周家的那位三小姐八台大轿迎娶回了王府之后,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不过三载,她便去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

    即便慕尚临最初殿前求娶并非真心,但与他的发妻相处的三年,他是喜欢她的。

    她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周家把女儿教导得极好,不然也不可能入了他母妃的眼睛。

    他母妃其实从来都是心高气傲的,这一点,作为亲生儿子的慕尚临心里是再清楚不过的。

    因为即便时局再如何地不利于他,他的母妃也从来不会真正地委屈他这个儿子。

    平心而论,周氏是极好的,但慕尚临是谁?

    他的母妃,是后宫前朝人人赞誉的王贵妃,他的姐姐,是帝国荣宸,即便是他那个郡主妹妹,也是惊才绝艳。

    他的身边,从来就不乏优秀的女性。

    她们出身高贵,生性聪慧,更难得的是她们有思想,有抱负,且坚强,勇敢。

    所以他那柔弱知理的王妃,好是好,然则,就如同那木头美人。

    美则美矣,却不生动,遂无灵魂。

    时日一长,便与寻常木头并无二致了,只得从此搁置弃之。

    周氏的柔弱,是从身到心的。

    所以作为男人,他无疑是喜欢这个王妃的,但也仅仅是喜欢罢了。

    后来,也是因为他一直也没有心仪的姑娘的缘故,所以也未曾再成婚,免得祸害了好姑娘。

    不知情的人都说他与已经过世的亡妻夫妻恩爱,他不愿意接受亡妻不在了的事实,遂发誓不再娶亲。

    这种话,初初听见,慕尚临倒是也满心愕然,到后来听多了,便也就听之任之,随它去了。

    再后来,连他的母妃也去了,也就更没有什么人真心实意地为他操心张罗这些事儿了。

    是以至今,王府里仍然是没有女主人的。

    这景王府里的正经主子,除了他,便只有昱儿了。

    慕尚临少年时知晓了这世间姻缘嫁娶之事后,便一直希望,他能娶到一位如他的母妃那般的王妃。

    可以像母妃理解并包容父皇所有的坏情绪一样去包容他的妻子。

    也可以像母妃护持他一般,在他不测时好好护持着他们的孩子的妻子。

    只是他没有父皇那样的福气与运气,他遍寻不着。

    仁宗一朝,帝王亲封的贵妃,那位仪安宫的娘娘,出自三槐王氏。

    东洲大陆,循百家姓,其中尤以王姓为大姓。

    王姓与张姓,赵姓并为东洲三大姓。

    三姓为大,即是遍布东洲的王、张、赵姓族人较之其他姓氏更加地多。

    三族之中不仅族内枝繁叶茂,且人才辈出,家族历史源远流长。

    而传到周朝的王姓,又以琅琊王氏、三槐王氏在官场上最为活跃,且最为有名。

    琅琊王氏与三槐王氏,俱出自于太原王氏一脉。

    太原王氏的祖先根据史册记载,可以追溯到屈族人掌权东洲的时期了。

    传说,太原王氏的那位祖先是另一片大陆的大族,因躲避仇家追杀遂逃来了一海之隔的东洲。

    后被当时掌权的女国师所喜,以正室之礼,迎娶回府。

    再到后来屈族被外族入侵,东洲天下大乱,最后屈族屈辱战败,越来越多的男人们不满足于女王的领导。

    开始自信且坚定地开始了自己想要支撑起整个东洲的天下的美好幻想。

    不同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你来我往的尔虞我诈,与动不动就开始的兵戈相见。

    昔日的国师府却是在一片平静之中就平稳地更换了主子。

    国师之位不同于其他贵族,在东洲屈族掌权时期,世人尚还信奉神灵,坚信王权神授。

    若是帝王无德,自有神的使者前来征讨。

    世人坚信,神,会庇佑世人。

    而国师,便是神的使者。

    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与神开启对话,聆听神喻。

    国师之位,并不拘泥于子嗣继承,但依然是世代传承,因为每一任国师都是由上一代国师悉心栽培而出的。

    所以,只要一个时代的国师尚还在世,无论天下是属于谁的天下,她指定的下一任国师人选都是天下子民的国师。

    只是后来,从西边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族人。

    所以越来越多的不同的语言、新奇的事物、崭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新的与人说话的方式。

    都尽数地一一涌进了东洲大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黑土地上。

    于是,去除了矇昧的世人开始接收除了掠夺、服从、征服等等古老词汇以外的另外一个词,文化。

    于是,刚刚被授予国师之位的王氏祖先,方手握权柄不久,便发现国师之位并不如之前他的妻子在位时那样,可以呼风唤雨。

    而与此同时,在这片大陆上由一代又一代人积累下来的权贵世家阶层,也开始意识到了有一个词,叫作历史。

    有一群记录,并研究历史的人,渐渐开始进入了东洲历史的舞台。

    这些被后世称作史学家们的先驱,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不可估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