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闹妹和父亲在家陪奶奶过了除夕夜,还过了初一,初二才赶路去阳陵的。

    乡亲们好多人来送,特别是村长夫人,把上诉书缝在布包的下面,她手艺好,缝得好好的,一般人都看不出下面还有个袋子前了上诉书的;还特别交待:“闹妹,上诉的事,谁也不要说起,只有见了皇上,才把它拿出来,你千万千万要记住。

    其它的乡亲们,都安慰闹妹,出门在外,要自己保重。闹妹抓住看不见人的奶奶,泪水不停地滚落,听着村长和大家的衬托,她只是不停地点头。奶奶用手摸着闹妹的脸蛋,摸到了眼泪水了,把它擦了,说:“我的闹妹,不哭,奶奶有你哥照顾没事的,放心去吧,当个后皇妃什么的,给奶奶多买此好吃的,哦。”

    闹妹一边嗯,一边抱着奶奶一想走。

    父亲那边是村长和他说话,村长问:“你打算怎么把闹妹送进阳陵府啊?”

    此事淖父心里有数,十几年前,他在洛阳唱戏时,就认识大汉第一大侠——郭解,有很深的交情,听说他现在在长安也有房,常常跟儿子都住在长安,去找他,他关系广。于是,淖父说:“我有个朋友叫郭解,他住在长安,我去那里找他,他一定会帮我的。”

    听闹妹父亲这样一说,乡亲们七下八下的心,踏实多了,也就安心地催他们上路。

    在走之前,有文化的村长,为闹妹改了一个有文化的名:“另外啊,你也别姓刘了,刘姓可是皇家的姓,想做皇上的妃子,你就姓淖算了。这个淖与闹同音,就叫淖妹,我查了一下,这个淖字好,有水字旁,顺风顺水,也有卓越的卓,有才气。”

    闹父一听,觉得村长就是有水平,谢了村长。从此,闹妹不叫闹妹了,叫淖妹。读音一样,但字面不一样。

    在恋恋不舍的告别后,闹妹踏上了她另外一条人生路。

    因为路途风险未知,闹妹还是自己的那张易容皮贴在了脸。

    经过了几天的长途跋涉,顺利到了长安。一到长安,淖父就行人打听郭解的住址。路上有位师傅一听是找郭解的,就带着淖父去郭解大院。

    淖父看别人这么热情,向师傅道谢:“师傅啊,真是谢谢你了。”

    师傅说:“你不要谢,郭解大人是好人,这里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他朋友来了,我们能帮得上,都求之不得。”

    在师傅的带领下,很快找到郭解的大院。师傅批着前不远处大院说,就是那个大院。

    淖妹和父亲来到大院门口,门口有门人把手,见淖父带着一位脸有残疾的姑娘,便问他们是来干吗的?

    淖父客气地说:“我是郭解的朋友,从江都国来的。”

    门人也客气地说:“这样吧,你说一下你的名字,我先通报一下。”

    淖父谦虚地说:“你说十几年前,他那个江都国的、唱戏的,姓刘的朋友来见他。”

    “好,你等着。”

    差不多十多年没见了,不知道郭解老兄变了没有?应该是变了的,毕竟十多年了,就看变得怎么样了?胖了还是瘦了?听说他还是那么好客,每天家里都是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