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次世界大战和前两次世界大战充满了共同点,同样是因为强国间的资源不均,同样开始于一个天才而充满神经质的独裁领袖,同样重新规划了世界制度,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核武器的出现,人类险些被战争灭绝,并从此让出了这颗星球唯一主宰的地位。

    ——《第三次世界大战考》IC33年,李大江

    这是一个几近纯白的星球,土壤砂化,动植物基本灭绝,独余苟延残喘者奔袭在一片荒漠中争命求存。核爆高温所形成的石英砂汇成沙漠,覆盖整个陆地,遮敝所有低矮的沟壑与丘陵,只有原本海拔超过3000米,并且没有在那场惊天核战中被轰塌的山峰才有资格成为这个巨大沙漠的标的物,而即使是它们,也只是在阳光或者月光下裸露出惨白的山石肌肤,就像远古巨兽的骨骼残骸,过滤一切色彩,只反射寒透人心的炽白。

    海洋也不复曾经的婀娜了,藻类灭绝,浅层、中层水生物基本灭绝,海水只剩下一片灰白色。核战争以后星球的平均温度曾在2053年到达过零下12摄氏度,那时整个地表都被冰层覆盖,不见一滴流动的水。百多年后,地球的平均温度回升至9.3摄氏度,白天更是超过30摄氏度,两极线向高纬度回缩,如今保持在南北纬60度左近,大量流向高纬度的海水被截留冰冻,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得以扩大。

    但这一切变化却和人类没有什么关系,曾经的自然之灵,战争爆发前总人口超过80亿,在核战争以后仅存不到2亿,死亡率超过97%。没有人知道人类在发明核弹以后的100年里制造了多少这种灭绝性的武器,反正核战持续了100天,如果说前70天还是有目的的定点打击,最后30天,全人类的指挥系统全部瘫痪以后,就只剩下被逼迫到神经崩溃的人类的狂轰滥炸了。高山、村镇、岛屿全都成为核弹的目标,残存的人类蜷缩在坚固的地底工事中瑟瑟发抖。

    之后30年,大部分工事因为资源储备不足以及辐射渗透变成一座座水泥浇筑的棺木。据悲观估计,这期间死亡的人数依旧在1亿2000万至1亿5000万之间,这是真正的百不存一。

    公元2077年以后,饱经磨难的人类幸存者终于等到了稳定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大部分避难所通过残存的有线搜救频道建立了联系,拥有政治天分的人很快在各个避难所当中获得了权威。在他们的倡议下,原有的国家区分被淡化,全新的以各个避难所为加盟成员,统一领袖、统一纲领的类国家组织“全球人类同盟”得以成立。

    公元2079年,第一次全球人口普查在同盟的指挥下展开,得到的数据是总人口6842万5211人,其中育龄女性(15-55岁)1728万5542人,已经怀孕的超过200万;65岁以上老人107万余,多为各行业权威;10岁以下儿童460万余,缺乏足够的婴幼儿营养品和良好的卫生环境使当时儿童的存活率不到40%。

    公元2084年,全球科技工作者协会“方舟”在同盟议会的倡议下成立,残余的科学精英们通过立法掌握了避难所珍贵电能的41%用于科学研究和探讨,并通过科学分组研究与成果完全共享实现全球协作。虽然由于核冬天的存在,人类依旧无法踏上地面,但这些人类社会的大脑们却无时无刻不为人类重新踏足地面而努力着。

    公元2166年,经过了近百年舔舐伤口般的休养生息,同盟下辖的人口数量在严格控制下最终还是超过了9000万的红色警戒数字,这个数字意味着避难所的自循环机能将被破坏,尽管提出不到10年的“绿洲理论”还没能通过最终验证,人类却已经被迫仓促踏足地面,寻求生存的空间。

    公元2173年6月4日,第7批地面探险团总计42700人,从加盟全球人类同盟的357个避难所出发,他们的使命和前6批的前辈们相同,是寻找到适合人类在地面定居的宜居点。他们的使命和前6批的前辈们也不同,他们的指挥官们被告知必须找到那个“方舟”依旧无法验证的宜居点,因为经过7年的过负荷运转,全球有244个避难所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循环机能衰减,剩余的113个也会在1年内产生同种类衰减,换句话说,人类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数计时。

    2173年,9月,17日,夜,原华夏迪庆州中甸县东北约320公里。

    寂静的沙丘脚下,突兀地隆起一团细沙,安安静静地裹着一个高度不足2米的的椭圆色形体。

    “呼!”那个形体的四周喷出一股白烟,随即快速瘪了下去,渐渐露出人形。当躯干、四肢和头部完全展现出来以后,覆盖在表面的那层细沙才被脱下,它们水银泻地般落地,扬起细微的飘尘。

    “又结束了。”墨刚在红外线夜视仪当中看着和自己换班的战友撑开潜伏模式,身上的核防护作战服像茧一样裹藏起人形,向后以不到30度的仰角缓慢钻进沙层。向着墨刚所在的位置,他打出最后一束象征“准备完毕”的红外射线后,沙粒吸附启动,那将会把他的生命特征完全掩藏起来,通过观察内置于头盔面甲的微型雷达和声纳代替肉眼肉耳警戒四周。

    墨刚掀起面甲,露出里面微微冒汗的年轻面孔。黄皮肤、黑眼睛、黑色须发,他出生于PRC17号避难所,是个纯粹汉族血统的中校指挥官,负责PRC17号避难所第7次地面探险行动的军事部分指挥。

    墨刚,男,24岁,身高177公分,体重70公斤,入伍8年,14次地面行动经验,其中包括第4次至第6次地面探险行动,是避难所当中地面行动经验最丰富,技战术水平最高的特种战士。

    拐过两个小型沙丘,墨刚走回到设置在一座砂谷入口处的营地。这是一个规模不算大的营地,围绕着中央的篝火,营地里零散摆放了50几顶白色帐篷,2人1顶,大概也就100多人,这其中战士不足40人。

    墨刚回想起离开避难所那天,这个队伍曾是全球最为庞大的,共集中了16位各界专家和42个助理,还有一个整编连队132名全副武装的特种士兵,总人数达到190人。PRC17号避难所的自循环机能衰减超过37%,乐观估计在2173年12月,那里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洁净空气和水源变成一具装载死人的棺材。

    这个消息本来是要对负责人以下保密的,但墨刚在和科学组负责人苏执商量后,就决定在队伍离开避难所之后第二天把消息公开。谁都有家人生活在避难所里,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墨刚所担心的人心涣散的情况没有发生,整个队伍被一股浓重的死志包裹起来,如果找不到宜居点,这些探险团的成员也就不必再回到避难所了,因为那里,也将是一个死地。

    在这种死志的激励下,探险团爆发出极度的坚忍和耐性,3个多月的时间,直线距离每天行进超过10公里,每3天对一个疑似地点进行勘察,几乎每天都有战士牺牲。如此反复,这个团队终于也要失败了。受训士兵开始不足,为了确保战士们得到充分的休息,科学家的助手们已经拿起枪肩负起营地内的警戒;弹药和生活物资也开始匮乏,虽然他们的辎重是按照1年的探索周期准备的,但几次遭遇战就让他们的装备物资丢失了大半,剩下的也只够让他们消耗不到2个月的;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娇贵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就在前天,第一个中年科学家死于热病,他的身体已经对药物产生了免疫,最终被病魔夺去生命,战士们开始出现恐慌情绪,他们可以慷慨赴死,但如果科学家们死光了,谁来操作那些仪器,谁来确认那些疑似地点?

    如果科学家们死光了,我们这些士兵活着又有什么用呢?墨刚的眼睛环视整个营地,最后撞上负责警戒的年轻助手的眼睛,一双比漫天星辰更闪亮的眼睛,眼里有决死不屈,更有足以感染所有人的乐观和信仰。

    墨刚突然觉得自己的心情没那么压抑了,死光了又如何?我们这组人没了,自然有下一组人继续做同样的事情;PRC17号没了,也还会有别的避难所做同样的事情。核冬天没有毁灭人类,人类当然也不会被这片洁白的沙漠毁灭。最差的结果,也就是自己和爱人,还有刚出生的儿子在天上相逢吧,就是不知道天上还能不能学说话,那些个传说里,似乎天上的人都是不老不死的呀,那自然也就不会长大了,如此这般,那不是一辈子没有机会喝上媳妇茶了?

    墨刚被自己突如其来的胡思乱想逗得有些想笑,但终于还是忍了下来,板起一张严肃的脸向着年轻助手回了军礼,因为年轻助手临时找来的作战服并不贴身,套在身上有些滑稽,墨刚不想这个还不满18岁的孩子对自己的笑容产生误会。

    “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生命科学博士苏执的首席助手,刘广洋!长官!”

    “刘广洋,我记住你的名字了。”墨刚为刘广洋整了整作战服,继续向营地中间走去。刘广洋自我介绍的时候,墨刚就看见了那个人,科学组负责人苏执,就站在篝火堆边上咂着酒壶,对着自己的方向坏笑。

    苏执是PRC17号避难所的名人,远比墨刚这样的大头兵要有名的多。16岁自学完成生命科学的大学课程,同年在网络招考中获得考官青睐,成为普林斯顿网络学院生命科学专业和基因学专业研究生,22岁获得双料博士学位,24岁入选方舟72人决策团,现年37岁,却已经是方舟的6位核心决策人之一了,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最有权势的人群一员。

    可是他却没有身为权贵的那种傲气,就连身为科学家的严谨都很难在他身上看到,一头永远乱糟糟的头发,不离身的锡制酒壶,还有脏兮兮的大褂都是他的标志。正如现在他坏笑着站在篝火旁边,月光从一次把他的半身照地幽蓝,火光从另一侧把他的半身映地枯黄,看起来像是地狱里钻出来的没品夜叉,以吓人和勒索为生。

    “苏博士在笑什么呢?”

    “我的首席助手,很好玩的人吧。”

    “是啊,看到他清澈的眼睛,总会让人心情开朗。”

    “一根筋的热血少年,崇拜英雄和天才,想做个好科学家估计是没戏了,做个壮劳力倒还能勉强用上至少30年,是个合格的助手。”

    “您的话真是一针见血。”墨刚苦笑一声,不由想起初次见面时苏执对自己的评价。

    地面任务14次,现在还能活着,看来躲在你屁股后头至少性命无忧。

    “哪里哪里。”苏执大咧咧地挥了挥手,顺道拿袖子抹了一把清鼻涕,抬手又喝了一口酒,“这鬼天气,都快站进火堆了还是这么冷,下次一定要微型化那些老学究想办法把功率更高的空调放到作战服里,这才9月,空调的自调节已经不够用了。”

    “博士们的身体都还受得了吧?战士们很担心,我们不怕牺牲,只怕不能带着你们进入宜居点。”

    苏执一愣,放下酒壶盯着墨刚好一会儿:“战士们都在担心这个吗?”

    “洛博士的死,对士气触动很大。”

    “真是群傻子,血肉兄弟死了80几个,没一个放在心上,瘦鸡子似的老学究翘了根辫子就把你们紧张成这样。”苏执故作嗤笑地撇着嘴,大声嚷嚷着,“我苏执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身体倍儿棒,只要我没死,那些机器就全能开动喽。告诉你的兵,少操那些闲心,管好自己的小命,我可搬不动那些个铁疙瘩。”

    “为什么好好的话由您说出来总是……”墨刚比划了半天,不知道怎么形容好,苏执的地位可以口无遮拦,他却不可以,也许苏执不计较,但苏执口中那些老学究却是计较的很。

    “直白?震撼人心?震聋发聩?”苏执应了几句嘴,突然像灵光一闪似的露出坏笑,“粗糙是吧?”

    “那可是您说的,我什么都没说。”

    “得,把自己绕进去了。绕进去就绕进去吧,谁让你是墨刚呢。”苏执突然凑了近来,擦过鼻涕的大袖子一扬搂住墨刚的肩就向着篝火堆压了上去。

    墨刚还来不及撇开那只花花绿绿的大衣袖,浓烈的火舌就扑面舔了过来,骇得墨刚赶紧提腰刹车,堪堪躲过窜出的火苗。

    苏执的鸡窝头适时凑了近来,鬼鬼祟祟的样子仿佛在商讨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喂,墨少爷,你的那个怎么样了?”苏执含糊地说着,赋闲的那只手比了一个临空托起的动作。

    “还是那样吧,硬要说变化,似乎力量在变大,但并不明显。”墨刚自然知道苏执在问什么,随手一抬,一根完全燃烧的燃料棒从篝火堆当中飞出,临空悬浮着,刹那间由静而动,飚射到5米开外,斜插进松软的沙地将近50厘米,“控制的距离还是5米,这一点完全没有改变,精确性的变化也很小。”墨刚挥了挥手,顺势从苏执的花衣袖当中钻了出来。

    “真的?我看看!”苏执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专业的观察眼罩,开关一拧,一道柔和的银光从眼罩顶端光源射出,刚才的画面开始回放,眼罩的观察孔里,大量测算数据像流水一样从苏执眼前淌过,“你的感觉没错。”

    苏执在沙地上划了一个简图,有些像物理图谱,“缺乏专业的仪器啊,关于你能力的强度一直都是用估测和最粗略的测量方法来记录的,这样不严谨,等找到宜居点,我非得把你从军队当中捞出来,好好做上几个月试验不可。”

    墨刚突然觉得身上泛起一股寒气,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问道:“博士,这样的特异功能,以前虽说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吧,为什么您惟独对我这么关注呢?”

    “不一样,你身上有太多的规律性表征,比如能力运用的时间界限,比如强度、灵敏度等等,似乎这是一种全新的技能,而不是本能;相反的,从前有记载的特异功能基本上都是本能,有了也就有了,会了也就会了,这不同。”一说到专业,苏执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可是一扭头却发现唯一的听众不住地以头点地,显然是快要睡过去的样子。即使知道墨刚辛苦,苏执还是不由得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抬手“啪”一巴掌拍在墨刚的后脑勺,墨刚全然没有防备,整个人向着篝火倒去,等到他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失衡倒向火堆。

    “嘶!”眼睛一睁看到的却是越来越近的熊熊烈火,这一变故饶是墨刚身经百战还是被吓得不轻。大脑已经来不及对身体发出指令了,但久经锤炼的身体却自然而然地抬手一托,所有燃料棒瞬间飞起,直插云霄。

    墨刚摔倒在还有些发烫的熏黑沙地上,只觉得冷汗已经浸透了里衣。他艰难地翻身躺在有些蕴热的沙堆上,望着星空:“博士,你吓死我了。”

    苏执却没有回嘴,他直愣愣地望向燃料棒消失的星空方向,嘴里喃喃着:“果然是新人类吧,适者生存的法则带给人类的新能力,果然会出现新人类吧。”

    墨刚听了一会儿,突然觉得科学家也是索然无味的生物,只要钻进自己的领域就什么都顾不上了,就好像他们进入战场。他继续看着满是繁星的夜空,突然觉得今天的星星特别明亮,带着坠感在他眼中越变越大。

    “博士!掉下来了!”

    “什么掉下来了?”

    “当然是燃料棒!快躲开!”

    “哎呀!我范思哲的白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