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根据先前的计划,桑榆带着殳玉,开始到各个居民组去走访,主要抽调考察房屋搬迁进度,居民的土地分配、就业和家中粮食情况等。

    走了三天,下来后问题也很明显。

    房子是都住进去了,但土地不够分。

    三大部落先前也有发展种植业,但不过是小部分,根本就没几亩地。

    但按照桑榆一人三亩地的标准,短时间内没办法满足到位。

    所以眼下开荒并种上粮食的,不过也才堪堪万亩。

    但于神女镇来说,一万五千人,要开垦的荒地至少要达到四万五千亩才算达到标准。

    今年的来不及,那也要确保明年的土地分配到位,除了几千人分到田地的忙着自家田地,剩下的一半的人都加入了开荒队,还有另外一半则加入了建筑队,忙着建房子。

    预计到今年年底,也只有已经分到田地的那部分农民能勉强自给自足。

    而剩下的那一拨人,也只能等到明年春种的粮食收获了,才不用倚靠上面放粮。

    虽然居民参加小队工作,发了工资,能拿工资来换粮食,但也要有粮食换才行。

    好在新地这几年,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养殖场那边也给力,暂时能兜底,扛过这一段时间。

    但也仅仅是能勉强度日,想要人人都能吃得饱饭,起码得明年下半年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到了十二月底,高在新地展开了冬捕事宜,他们驱车去了更下游更辽阔的地方,收获颇丰,差不多捕了近十万斤鱼,只留了一小部分在新地,其他的都装上马车运到巴河和其他新镇子。

    在这之前,新地联合桐镇,还送来了几百头猪羊和一千只鸡。

    木薯也运了十几吨。

    从新地到巴河这条路,也因为这一波接着一波的货运,显得尤为热闹,路上的马车,年前这段时间几乎就没停过。

    岩石镇的马车订做都排到了年后。

    在沿途路上,五里一亭十里一铺二十里一驿,驿站设置治安亭,维护过路的治安。

    其他需要赶路的部落也沾了光,走夜路都不担心了,觉得倍儿安全。

    刮风下雨也能有地方歇脚,条件比自家那破山洞还好,这些部落对凤凰国的向往之心也越来越强烈。

    到了第二年夏秋交接之际,上半年种下来的粮食作物收获,巴河的三个镇子的生活终于步入了正常。

    镇子上人人有地种,养殖场和建筑队也有职位空缺,只要地里忙活得过来的,也可以去应聘上岗。

    随着殳玉一切事务开始上手,桑榆又把白从新地调了过来,作为副镇长协助殳玉进行管理,而她自己也终于得以脱身出来。

    至于学校那边,再从众多教师里面提拔人员上来做管理。

    白早些年一直跟着桑榆,做了她好长一段时间的秘书,部落的管理,她比别人都清楚,让她来协助殳玉,再合适不过。

    至于另外两个镇子,往日都是跟着神女镇同步改革,措施都是一样一样的,一切进展良好。

    娅那人更不用说,做事一向雷厉风行,手上又沾着血,所过之处,火龙镇的那群人屁都不敢放一个,乖得不行。

    就当桑榆以为可以休息一阵子的时候,东荒其他部落纷纷提交了加入凤凰国的申请。

    整个东荒的小部落一个不落。

    桑榆只得又把和羽登记的事情给往后挪,专心处理起这个事情。

    从新地选取出适合的人才,和先前安排苗和岩一样,安排到各个部落去。

    对于一些深山老林里的部落,将他们迁移到新巴大道附近的平原处,这样更利于发展农业,交通也更加方便。

    ……

    凤凰十年,是桑榆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年,凤凰国统一了整个东荒,桑榆对各小镇重新规划,建立起县镇制。

    凤凰国主要分为四个县二十个镇,即:

    东稷县,含新地,桐镇,盐山,南岸镇、新唐镇;

    中土县,含漳山镇、苍林镇、狸花镇、兴宜镇、陶阳镇;

    西临县,含岩石镇、黑山镇、塔拉镇、山通镇、安洪镇;

    巴河县,含神女镇、火龙镇、玄龟镇、永巴镇、水寿镇。

    周边的小部落就近划分到各个镇子。

    每个县镇设立行政管理机构,县长及镇长作为最高的行政长官,生产方面主要发展种植、养殖两大产业,设置建筑、治安司法执法等管理部门。

    官员的任职条件需要通过理论考试、日常考核和上级推荐三个途径考取,三个指标综合得分优胜者担任。

    凤凰国首都设立在中土县狸花镇和西林县安洪镇之间,那里正处在整个凤凰国的中心地区,有一片广袤的平原,更有河流经过,离联盟中心(漳山)也不算远。

    首都名字就叫凤城。

    在确定首都地址后,桑榆派出两千人的建筑队前往凤城建都修路。

    好在原始社会对建筑要求不高,一切只是按照新地的标准来进行建设。

    划分行政办公区域、区民社区以及商业区,先是规划地下排水管道,烧起砖头瓦片,填埋地基砌墙盖瓦,标准化运作,又快又好。

    人多力量大,一年不到偌大的城市就建好了。

    同年迁入民众五千人,设立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庄老等一群学者们从新地迁到了凤城,香等代表着凤凰国最高医学技术水平的医学工作者也一起搬了过来。

    而新地的主要职能则偏向了工业发展和运河贸易。

    凤城的建立,分担了新地蓬勃发展的人口压力,也将人才培育的福地转移到整个凤国的地域中心,方便人才分配流通。

    曾经跟着桑榆的这些小伙伴,都身处整个国家的主要岗位,跟随着她继续打拼建设。

    随着凤城建设的完成,建筑工人投入到各县镇之间的道路建设中,岩石部落的马车畅销到周边的各地区,路上车水马龙行人不断,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除了新地和南岸镇依旧保持着土地公有之外,其他地方则进行土地改革,对每家每户分田分地。

    人民有地可种有粮可食,有衣穿有房住,几乎人人脸色红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此时阳春三月,在巴河通往凤城的路上,一辆辆马车川流不息。

    笔直的大道宽达二三十米,可供四辆以上的马车并行。

    道路两边还种有鲜花等各种各样的植物,每隔五里就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

    真正做到了五里一亭、十里一铺、二十里一驿,驿站设有治安处、小卖部和客栈。

    驿站面向一切行人,小卖部和客栈一开始均由国家层面统一设立,后期则承包出去给私人做,一来可以增加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二来可以精简凤国的机构和人员。

    一辆马车上,两个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正在兴高采烈地聊着天,同车的还有两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和两位二三十岁的女子。

    “岩石镇出产的车子真不赖,稳稳当当的,一点都不跳,装的人还多,以前勉强能挤四个人,现在六个人还能带两小孩,马儿也不觉得吃力,走起来那叫一个快。”

    “路好车子也轻,听说轴承是新地那边做的,真不愧是科技强镇。”

    “哎你知不知道新地那边负责科技的梅部长要结婚了,咱们这次过去玩多待几天,说不定还能去观礼。”

    “说真的,我还没见过两个女人结婚呢,君上真是顺应民心,听说民间有女子和女子相爱,直接就改了婚律,规定女子和女子,男子和男子可以结婚。”

    “我们觉得好,但别人不一定觉得好,那些男人听说女人都找女人结婚去了,都慌了,他们岂不是得打一辈子的光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