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水榭亭台之上,已经侯满众多才子佳人,等候大人物入场。

    陆续有一些人上台,但今晚大儒名家都入朝堂辩论去了,所以来的大多没什么分量,

    每上台一位,便有人介绍,是某某某,写过什么样的诗词,有什么样的功名等等。

    台下才子佳人们大多只是回以礼貌性的掌声,并不出彩。

    羽承安没有急着上台,站在远处转角,看着那边情况,已经他虽好去各处诗会,一来他有才学,好诗文,二来可以得名声,拉拢士子。

    可每到一处,总有陈钰压他一头。

    吟诗作赋的场合,别人可不管他是不是副相,或许参知政事能让学子们惊叹,可也远远不够,到这种场合,才学才是第一标准。

    陈钰是当朝翰林大学士,判东京国子监,礼部判部事,名满天下的大儒,所到之处备受学子追捧敬重。

    现在好了,陈钰不在,所以他也不准备贸然前去,好菜后上,大戏压轴。

    可也正因如此,今晚他才会格外注重对自己才学的定位,以至于刚刚居然对一首好诗生气,坏了事情。

    身后的参胜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岳父不必介怀,根据我打听来的消息,王通要在京中逗留些时日,机会有得是。”

    羽承安点头,他想的其实也简单,王越贵为平南王的岳父,又是初到京城,对京城局势人情不清楚,好趁机从他下手,找出能对付李长河的机会。

    可惜他一心想着艳压今晚诗会,拉拢士子之心,以至于被一首诗乱了方寸,若是普通才子,他还能应付,没想居然是李长河作的…

    又是李长河啊!什么事都坏在他手中…

    羽承安暗自咬牙切齿,脸色难看,这时身后传来脚步,黑暗中下人高声道:“老爷,王大人来了。”

    他连忙收住,露出灿烂笑容,拱手道:“王大人好福气啊,居然有平南王这样的乘龙快婿,刚刚出了点意外,现在老夫和王大人好好聊聊。”

    “哪里哪里…”王通只是应付几句。

    羽承安却敏锐的发现,他说起平南王,王通笑意霎时间就收住了…

    莫非这其中有问题?羽承安眼珠一转,又继续和他说起话来,说话间时不时说一些关于李长河的事,或是说他才学,或是说他作为。

    但慢慢的,羽承安越来越能确定,这王通与他女婿不合!

    只要说到他女婿,王通都会谈吐不耐烦,或想快些带过去,虽然他极力掩饰,可怎么能瞒过在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羽承南呢。

    所以越说他心里越是激动起来,过了一会儿,主办诗会的陈文习来请他上台,他将王通也邀上,王通是年轻时中过解元,最后探花出殿,东华门唱名,绝对有资格上座。

    陈文习也受宠若惊的恭敬邀请他。

    果然,陈钰不在,羽承安一出来便赢得浪潮般的掌声喝彩,学子之心尽归。

    随后,众多才子佳人齐聚水榭,江州花船靠岸,各个青楼大家到场,皓月当空,陈文习出来照例宣读今夜诗会之题如往年一般是咏月之后,诗会也便热热闹闹的开始了…

    陈钰在台上则时不时的说些话,拉近与王通的距离,旁边几人都知趣,只要见到好诗好词,便会呈送给他评,其余诗词则自己评几句便过去了,如此一来,羽承安大得人心。

    而王通也慢慢与他交心,将他当做师长对待,还小声向他请教江州之事,毕竟诗会气氛本就轻松,所以大家才会喜欢,他们在上面说话也没事。

    听王通说后,羽承安才知道原来江州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随即眼珠一转低声笑道:“此事王大人应该去请教平南王,王爷是王大人乘龙快婿,又聪敏过人,想必定有办法。”